着力打造养殖尾水治理样板( 二 )


“一方面 , 我们要紧紧抓住池塘改造升级和尾水治理这一契机 , 推进渔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 促进产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 , 我们要将池塘改造升级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 , 按照‘塘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成网、标规范’景观化场区建设要求 , 建设美丽渔场 , 建成美丽乡村的一张名片 。 ”在去年底的中山市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暨养殖池塘升级改造尾水治理三年行动动员会上 , 中山市副市长刘云梅提出了中山治理农业养殖排放尾水的长远目标 。
为了实现这一愿景 , 2022年 , 中山将养殖池塘升级改造与尾水治理工作纳入全市年度十项民生实事当中 , 并通过构建技术支持、流程审批、资金扶持、督导检查、研判会商等五项机制 , 推动养殖池塘升级改造与尾水治理落地见效 。
在技术支持方面 , 中山农业农村局邀请华南农业大学、珠江水产研究所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团队共同研究制定《中山市水产养殖池塘升级改造与尾水治理技术导则(第一版)》等 , 明晰养殖池塘升级改造与尾水治理主要的工艺流程、技术规范及发展方向 。 目前 , 中山市养殖池塘尾水治理技术咨询专家库已组建完成 , 并遴选了一批优秀的设计单位进入设计单位库 , 强化镇街推进水产养殖尾水处理项目建设的技术支持 。
在资金扶持方面 , 为了激发镇街工作积极性 , 在市级层面建立养殖池塘升级改造与尾水治理项目奖补资金 , 对项目实施实行退坡奖补政策 。 如在2022年完成整治验收的 , 市财政给予相应建设标准费用40%的奖补 , 2023年和2024年分别奖补30%和25% 。
通过实施“五项机制” , 中山市养殖池塘升级改造与尾水治理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 各镇街主动推进项目实施 。 截至9月9日 , 全市有尾水治理任务的镇街均已完成项目入库申报 , 共入库申报项目67个 , 入库申报面积超6万亩 。
■一线实践
让美丽渔场成为
美丽乡村的一张名片
经过一夜暴雨 , 长满杂草的池塘边稍显泥泞 , 池塘上方支着一根塑料管道 , 管中不时有尾水排出流入池塘 , 池塘水面还漂浮着星星点点的浮萍 , 边角处还能偶尔看见几个田螺 。
“这是尾水一级处理池 , 里面养殖了田螺、河蚌等可直接产出的贝类等经济性水产品 , 此外里面还培植了枝角类水生动物和浮游藻类植物等天然饵料 , 为二级处理中滤食性鱼类提供食源 。 ”中山开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白彦军站在池塘边介绍 。
“我们以珠三角传统‘基塘农业’为基础 , 在基地中利用现代化技术及其自动化设备 , 使得尾水净化循环利用并且全程可控 。 ”白彦军说 , 2020年他带着已经成熟的尾水改造项目来到中山 , 在中山市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 , 成功落户民众镇 , 目前基地的“循环水生态种养系统”全部搭建完毕 。
一排排养着生鱼的黑色大桶悬立在钢铁架中 , 哗啦啦几声通过大桶底部的自动阀门控制 , 养殖生鱼的尾水便通过排水渠 , 逐级进入四个级别的处理池中 。 据了解 , 经过贝类养殖一级处理后流出的尾水 , 里面仍然含有大量营养物质 , 可以用来养殖花鲢、白鲢、草鱼等滤食性鱼类 , 进一步完成水质净化;三级处理池就可以种植水稻、茭白、莲藕等挺水类植物;在最后一级处理池中则放入茜草等沉水类植物 , 使得水体完成最终净化 , 水质达到淡水池塘养殖标准再用于主养区生鱼养殖 。
据介绍 , 立体循环种养不仅一水四用 , 还可以根据市场价格 , 调节每个处理池的种养面积 , 此外工程化养殖区也可避免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 , 可随时控制养殖时间和出鱼时间 , 让农户获得更高效益 。 中山市农业农村局渔业管理科科长麦雄伟介绍 , 针对各自养殖的特色水产品类特点 , 中山各个镇街正探索这种循环水养殖尾水处理模式 , 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尾水排放 , 实现节水养水 , 最终实现水产养殖尾水零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