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造养殖尾水治理样板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着力打造养殖尾水治理样板
中山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 营造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
着力打造养殖尾水治理样板
文章图片
民众街道接源村 , 水产养殖场密布 。 叶志文摄
9月尾声 , 正值秋分时节 , 在中山西区隆平社区的稻香围 , 成群的白鹭在鱼塘上空盘旋 , 它们时而优雅落于泥水之上 , 收翅觅食 , 时而嬉闹欢鸣 , 和碧水、蓝天构成了一道生机勃勃的风景线 。
白鹭对生态环境非常挑剔 , 被称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 , 稻香围白鹭纷飞的美景 , 离不开近年来中山对农村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
2021年11月 , 广东出台行动方案 , 明确“用三年时间 , 在广州、深圳(含深汕特别合作区)、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市等珠三角9市开展养殖池塘升级改造行动” 。 作为水产养殖大市 , 中山在同年12月正式启动养殖池塘升级改造与尾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 , 以提高人居环境质量、营造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为目标 , 全力打造养殖尾水治理样板 。
●伍杰张严发
水靓了
养出来的鱼品质更好
鱼虾逐渐增加 , 成群白鹭展翅飞过 , 这是目前能在稻香围见到的场景 。
今年2月 , 中山首个集中连片内陆养殖池塘改造升级与尾水治理项目——西区稻香围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 据悉 , 稻香围连片养殖区面积约2000亩 , 以养殖脆肉鲩、脆肉罗非鱼、虾为主 , 首期项目覆盖其中的684亩池塘 。
“养殖品种、面积都非常大 , 但养殖模式粗放 , 而且养殖户缺乏环保意识 , 鱼塘大排大灌的现象较为普遍 。 ”西区街道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 水产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残饵和粪便污染的水体 , 即所谓的“尾水” 。 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处理尾水 , 不仅会使养殖水域环境恶化 , 还会导致鱼类、虾蟹类等暴发疾病甚至大面积死亡 , 直接导致养殖产品质量和产量下降 。
着力打造养殖尾水治理样板】“尾水内一般富含氨氮、亚硝酸盐、有机物、磷及污损生物 。 要真正净化尾水 , 让污染物得以处理转化 , 让处理水得以回收利用 , 并不容易 。 ”稻香围项目施工方——中山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红刚介绍 , 针对稻香围养殖区的特点 , 项目采用“三池两坝”标准型治理工艺 , 融合了物理沉淀、过滤与微生物分解、动植物净化等技术;此外 , 对每一片鱼塘的岸基进行提升改造 , 在美化池塘之余 , 更增大了鱼塘的养殖容量 。
7月 , 项目顺利完工投入使用 , 对养殖区带来的改变 , 迅速而喜人 。 “项目建成后 , 实现了养殖池塘进水、排水完全分开 , 池塘尾水达标排放 , 改善了周边水体水质 , 降低了水产养殖病害交叉影响的风险 , 可有效提升产量和品质 , 促进水产养殖可持续增收 , 提高经济收入 。 ”西区街道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称 , 稻香围此前每亩的租赁价是2000元一亩 , 下半年以来 , 项目覆盖区的池塘租金在市场上已经接近4000元一亩 。
“水靓了 , 养出来的鱼品质自然更好 。 现在我们养出来的鱼没有泥腥味 , 肉质更加紧致;此外 , 经过市场机构检测 , 鱼肉的脂肪比等各项指标都表现良好 。 ”稻香围的养殖户小袁说 。
五项机制
全面推动水产养殖升级改造
中山作为水产养殖大市 , 鱼塘面积约30万亩 , 养殖品种、面积、规模和产量的基数都相对较大 。 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 , 传统的养殖方式没有完善的尾水处理设施 , 当地水质环境越来越受到影响 , 在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 , 如何实现水产的生态健康养殖是中山必须面对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