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老城街道河口村:党支部引领创办合作社,打造宜居宜业新农村

本文转自:人民网-山东频道
人民网泰安9月27日电(谈媛)清澈见底的康王河、阳光式种植大棚、四通八达的乡村道路......肥城市老城街道河口村位于康王河源头 , 共710户、1858人 , 有耕地3700亩 。
肥城市老城街道河口村:党支部引领创办合作社,打造宜居宜业新农村
文章图片
河口村
肥城市老城街道河口村:党支部引领创办合作社,打造宜居宜业新农村】原来 , 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土地流转 , 缺少内生产业发展动力 。 一方面 , 村庄空心化、老龄化严重 , 常住人口只有不到700人 , 平均年龄57岁;另一方面 , 土地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 , 村里仅有几百亩地种植小麦和玉米 , 每亩地每年也就收入500元 , 很多土地都没有利用起来 , 守着聚宝盆 , 却过着苦日子 。
2021年9月 , 泰安市统计局高级统计师高善涛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来到河口村 。
“为发展村子产业 , 当时主要考虑的是‘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 。 ”高善涛说 , 在与村“两委”广泛征求了党员、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 , 开专题研讨会、赴先进地区学习 , 河口村最终决定走群众参与、支部创办合作社 , 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子 。
通过走访入户讲政策、算细账 , 高善涛将党支部创办合作社的目的、合作社的架构、收益分配、产业发展前景等向村民进行了详细介绍 , 并就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 。
待时机成熟后 , 高善涛和村“两委”组织召开了村民入社动员大会 , 仅仅两天时间 , 就有105户群众申请入社 , 经过审核最终确定了99户入社社员 , 于今年4月3日由村集体与群众共同发起成立了河兴农业专业合作社 。
“为了保证群众利益最大化 , 合作社优先以土地入股 , 按照1000元计1股 , 1亩地计5股的标准核算股价 。 ”高善涛介绍 , 如此一来 , 就大幅提高了土地收益 。 合作社还注重纳入低收入群体 , 探索“以地养老” 。
据了解 , 合作社共吸收土地、现金808股 。 其中 , 村集体占股48.8% 。 形成了村社共建、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
“在对村情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 结合发展实际 , 我们还与青岛有关企业等对接合作 , 实行订单式销售 , 发展葡萄、地瓜特色种植产业 。 ”高善涛说 , 通过项目申报评审 , 利用第一书记配套资金 , 村里进一步扩大规模建设了2个冬暖式草莓大棚 , 除此之外 , 今年还建成了4个阳光式葡萄大棚、1个3000平方米的遮雨棚和1个葡萄长廊 , 村北100亩的地瓜也马上收获 。 在做好订单农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休闲采摘农业 , 实现了村子一年四季瓜果不断 。
肥城市老城街道河口村:党支部引领创办合作社,打造宜居宜业新农村
文章图片
河口村葡萄草莓种植基地
肥城市老城街道河口村:党支部引领创办合作社,打造宜居宜业新农村
文章图片
阳光式葡萄种植大棚(谈媛摄)
“我们的草莓预计在元旦前上市 , 亩产可达到4000斤 , 实现收入10万元 , 带动村集体增收6万元 , 提升了土地亩均产值 , 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 。 ”据了解 , 预计明年底 , 合作社将实现经营性收入58万元 , 群众每亩土地收益将突破1500元 , 比土地流转费高800元 。
“钱袋子”鼓了 , 村民的生活环境也得到改善提升 。 针对垃圾成堆、泄洪能力差的河道 , 高善涛和村“两委”对330余米的河口河道进行了集中清淤、整修 , 并向上级争取了128万元的小流域治理项目 。 针对年久失修、影响安全的漫水桥 , 投入50余万元完成危桥重建工作 。 扎实推进巷巷通工程2000多米 , 沿河道栽种各类树木6400余棵 , 安装路灯30余盏 , 不断提升村庄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