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在工作中“摆烂”,和同事讲笑话一直笑到下班

“你有明确的自杀想法吗?”坐在对面的医生严肃地问我 。
“觉得活着没意思 , 但不至于想自杀 。 ”我有些紧张地回答 。
今年三月的某一天 , 我来到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成人精神科 , 想要借助现代医学解决我的抑郁问题 。 准确地说 , 是长期持续性的心情不好 , 最近还添加了早醒的症状 。
那天我试图表现得轻松些 , 穿了宽松的运动裤 , 化着精致妆容 , 想要掩盖住我的焦虑与压抑 。 或许更深层次的原因是 , 我不想在自己的诊断报告上看到“抑郁症”这三个字 。
经过简单的对谈和交流后 , 我被安排做了一系列检查 , 包括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脑电图和心电图等等 , 还有五份心理测试 。
我开始在工作中“摆烂”,和同事讲笑话一直笑到下班
文章图片
我做了一系列检查 。 |作者供图
医生看了一眼检查报告 , 最终在诊断单上写了六个字:抑郁焦虑状态 。
“我们一般不会轻易给病人下抑郁症诊断 , 因为担心他们受到偏见 。 ”她说 , “但你的状态其实已经可以确诊中度抑郁症了 。 ”
于是我带着一堆白花花的药物离开了诊室 , 开始了我的抗抑郁之旅 。
在互联网大厂做缺觉的卷王 ,
还是回到安睡的港湾?
今年过完年回到北京后 , 我开始早醒 。 刚开始 , 凌晨1点入睡 , 早上5点半醒来 。 一周后 , 入睡时间越来越晚 , 我却醒得越来越早 。 睡眠不足 , 白天上班昏昏沉沉 。 这种状态连续两周后 , 我决定求助医生 。
我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何会如此 。
2020年底 , 我换了一份工作 。 正如大家在网络上看到的标签一样——互联网大厂、996、焦虑——这份新工作让我身心疲惫 。 看不到尽头的数据指标、职场内卷、以及各种各样杂乱无章的事情 , 都让毕业3年的我陷入情绪低谷 。
事情的起因是一次恶意绩效差评 。 从那之后 , 我整个人处于紧绷状态 , 上班情绪压抑到极致 , 睡眠质量也直线下降 。
那段时间 , 我开始定期做心理咨询 。 每个月1~2次电话咨询 , 经历了小半年 , 好不容易熬到了过年回家 。
回家后 , 我仿佛回到了安全的港湾 , 每天睡眠长达9小时 。 但没想到 , 回到北京后我状态比原来还要糟糕 , 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头这一幕 。
从前的我一直不明白工作让人抑郁的真相 , 在经历了这一份工作后我突然明白:一份不适合你的工作 , 就像在你的灵魂上刻了一道又一道刀疤 。
终于 , 伤口不能自己愈合了 。
我开始在工作中“摆烂”,和同事讲笑话一直笑到下班
文章图片
我开始明白工作让人抑郁的真相 。 |作者供图
抗抑郁药初体验:
嗜睡到眼皮打架 , 但至少不再失眠
离开诊室的时候 , 我手头拿了三种药物 。 其中一种叫做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的抗抑郁药物 , 据说能让人情绪好一些 。 剩余两类都是调节睡眠的药物 。
拿到诊断后 , 我十分纠结要不要吃药 。 抗抑郁药的副作用怎么办?吃药之后万一停不下来怎么办?这些想法一直在我脑海里徘徊 。
后来 , 我请教了一位学医的朋友 , 他的建议是如果我觉得睡眠状态暂时还能调整 , 那可以考虑先不吃睡眠类药物 。 但他建议我先吃西酞普兰:“毕竟你的情绪已经无法自我调节 , 而且根据你就诊的结果 , 我担心你以后从中度抑郁转向重度抑郁 。 ”
“你知道 , 重度抑郁症患者可能控制不住地想要自杀 。 ”他接着说 , “我不想你走到那一步 。 ”
这句话把我吓住了 。 当时我在北京处于居家办公状态 , 白天可以随时休息 , 于是我选择开始吃抗抑郁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