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谥号

范仲淹谥号是什么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 。

文正,按谥法:道德博闻曰文,靖共其位曰正 。也就是说,能够被赐予“文正”的官员,生前不仅德才兼备,而且要恪尽职守,忠君爱民 。“文正”是对大臣的最高谥号 。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 。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 。
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 。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

范仲淹是著名文学家,他的谥号是什么?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 。

文正,按谥法:道德博闻曰文,靖共其位曰正 。也就是说,能够被赐予“文正”的官员,生前不仅德才兼备,而且要恪尽职守,忠君爱民 。“文正”是对大臣的最高谥号 。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 。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

范仲淹谥号范文正

范仲淹的号是什么他没有自号 书上亦没有记载

范仲淹的谥号是什么

范仲淹谥号

文章插图

范仲淹的谥号是文正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 。苏州吴县人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 。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 。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 。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一生政绩卓著,晓畅军事,文学成就突出 。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扩展资料:范仲淹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 。作为宋学开山、士林领袖,他开风气之先,文章论议,必本儒宗仁义 。并以其人格魅力言传身教,一生孜孜于传道授业,悉心培养和荐拔人才;乃至晚年“田园未立”,居无定所,临终《遗表》一言不及私事 。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为儒家思想中的进取精神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 。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在中国的历史上,在唐代以后,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文人做官后,梦寐以求地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 。而作为统治者的皇帝,是不轻易地把这个谥号给人的 。唐朝时期:魏征是历史上第一个被谥为“文贞”的名臣 。唐朝有魏征、陆象先、宋璟、张说等人得到了文贞的谥号 。在唐朝的时候,张说被谥为文贞,还是皇帝亲自下诏,才结束了朝臣们关于张说该不该谥文贞的谥号的争论 。北宋时期:北宋时承唐时的风气,初年的几位大臣,像李昉、王旦都被谥为文贞 。到宋仁宗的时候,因为宋仁宗叫赵祯,为了避讳,文贞才改为文正 。到了夏竦被拟定要谥为文正的时候,司马光第一次提出了:“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 。”司马光认为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至 。经过他的宣扬,文正从此以后被认为是人臣极美的谥号 。皇帝不肯轻易给人 。宋朝得文正谥号的有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王旦、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蔡沈等九名 。元朝时期:元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吴澄、耶律楚材、刘秉忠、许衡、廉希宪 。吴澄与许衡齐名,时人称为“北许南吴”,他们是元代理学的领军人物 。耶律楚材先后辅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余年,为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刘秉忠为元世祖忽必烈第一谋臣,深受忽必烈信任 。参与了建立金莲川幕府、征伐大理、会见藏传佛教领袖八思巴、平定阿里不哥、征讨南宋等一系列重大决策 。廉希宪是元代理学名臣,时人称其“廉孟子” 。忽必烈崇尚藏传佛教,曾命廉希宪受八思巴佛戒 。廉希宪说:“臣受孔子戒矣 。”忽必烈说:“孔子亦有戒耶?”廉希宪说:“为臣当忠,为子当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 。”忽必烈听了之后连连点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仲淹
范仲淹的谥号是?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 。

范仲淹谥号叫什么文正

范仲淹的谥号?范仲淹的谥号范文正 。

王安石和范仲淹的谥号谁的评价更高一般来说,文正是为臣者最高的谥号,但有两个特例,一个就是王安石,另一个是韩愈,都单独一个文字 。都超过了文正 。

范仲淹的谥号谥号(读音:shì hào),是在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的称号,如“武”帝,“哀”公等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 。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

在中国的历史上,在宋代以后,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文人做官后,梦寐以求的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 。而作为统治者的皇帝,是不轻易的把这个谥号给人的 。在历史上,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多都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 。

从谥法上来说,“文”这个字并没有固定的配合字,像张昭、司马昭、宇文泰等人,都单谥一个“文”字 。东晋的王导,谥号是文献 。整个东晋,只有他一个人谥文献 。

到了唐朝的时候,魏征、陆象先、宋景的人得到了文贞的谥号 。在唐朝的时候,张说被谥为文贞,还是皇帝亲自下诏,才结束了朝臣们关于张说该不该谥文贞的谥号的争论 。

北宋时承唐时的风气,初年的几位大臣,像李昉、王旦都被谥为文贞 。到宋仁宗的时候,因为宋仁宗叫赵祯,,为了避讳,文贞才改为文正 。

到了夏竦被拟定要谥为文正的时候,司马光第一次提出了:“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 。”司马光认为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至 。经过他的宣扬,文正从此以后被认为是人臣极美的谥号 。皇帝不肯轻易给人 。

范仲淹的号是什么?注意不是谥号!字希文,谥号文正 。没有其它的"号"

范仲淹的名字是字希文 范仲淹肖像
【所属朝代】 宋辽金
【生卒年代】 989—1052 共有图像 10 幅
【 籍贯 】 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请点击查看
【 简介 】 北宋大臣、文学家 。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 。历官秘阁校理、右司谏、权知开封府、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环庆路经略安抚、枢密副使,官终参知政事、户部侍郎、知青州 。工诗文及词 。范仲淹晚年所作《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句,为世所传诵,有《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肖像为明人绘,现藏南京博物院 。范仲淹江苏吴县石刻像刻于元至正九年(1349)十月七日,宋阎灏赞,宋宋之才正书,元好问记,范伯仁镌 。范仲淹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 。范文正公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范文正公遗像取自1922年修《浙江四明范氏宗谱》 。

范仲淹写的千古名句是什么?
范仲淹谥号

文章插图

【范仲淹谥号】范仲淹写的千古名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拼音:xiān tiān xià zhī yōu ér yōu,hòu tiān xià zhī lè ér lè 。二、赏析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三、出处: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典故出处:齐宣公问孟子:“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四、作者介绍: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 。苏州吴县人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
范仲淹号什么?1、准确的说,没有号 。
2、人物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 。死后谥号:文正 。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吴县(今属江苏)人 。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 。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 。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 。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 。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
3、个人成就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 。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宁变法”(即王安石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
范仲淹一生的论著很多,诗,词,散文都很出色,有不少爱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的好作品 。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等 。

范仲淹著名诗句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渔家傲·秋思》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译文: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3.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怀旧》译文: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4.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江上渔者》译文: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5.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御街行·秋日怀旧》译文:愁肠已经寸断,想要借酒浇愁,也难以使自己沉醉 。酒还没有入口,却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泪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译文: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译文: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 。8.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译文: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9.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苏幕遮·怀旧》译文: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 。10.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译文:只有中间那,一段年轻,怎忍心用来追求功名利禄 。

范仲淹是什么朝代人,他死后溢号为什么
范仲淹谥号

文章插图

北宋,谥号文正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 。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 。北宋时期名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更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历迁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 。新政受挫后,贬出京城,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扶疾上任,逝世于途中,时年六十四 。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扩展资料:在范仲淹的仕宦生涯中,身前后世影响最大的有两件事,一是御边,二是新政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西夏战事复燃,范仲淹临危受命,先以天章阁待制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市),后迁龙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知延州(今陕西延安) 。御边的过程中,范仲淹在战略上主张:“严边城,使之久可守;实关内,使无虚可乘”,采取修固边城、精练士卒、招抚属羌、孤立西夏的办法,积极整顿军备,坚持以守为攻,争取最后的胜利 。当时,范仲淹的御夏方针,为许多朝臣和将帅所不理解,一时被讥为怯懦 。仁宗急于求成,采用了主动出击的建议,结果在好水川和定川砦二战中损兵折将,大败亏输 。痛定思痛,仁宗才决定改而采取范仲淹的守策 。事实证明,范仲淹坚持的战略是着眼现实和长远的最佳御夏方案 。在范仲淹和韩琦的主持下,边城日固、士气日盛、军备日精,陕西四路立体纵深攻防体系初步构筑完成,战局开始有了变化,西夏再也不敢小觑宋军 。此后,宋夏于庆历四年(1044)和议,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范仲淹稳妥积极的防御战略取得实效 。宋仁宗赵祯是一位期望成就一番伟业的皇帝,但他最大的毛病在于好大喜功、急于求成、善始不终 。与西夏的战争久不能胜,使他认为强内才能安外,固本才能邦宁 。这也并非不正确,只是时机把握不准 。当战事稍停,他不顾西线战略功亏一篑的危险,于庆历三年(1043)四月,紧急调任范仲淹和韩琦为枢密副使,不久又擢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开天章阁,诏命条对时政,征求改革弊政的措施 。改革影响了许多官员的既得利益,改革受到了多方面的攻击,加上仁宗的有始无终,朝廷大臣的瞻前顾后,守旧势力的顽固阻挠,使十项改革措施只实行了六项就半途夭折,“庆历新政”以失败告终 。范仲淹的施政抱负虽然受到阻挠,但他忧国忧民的精神是一贯的,他为民务实的奋斗是持之以恒的 。任职泰州(今江苏泰州市)时,由于捍海堤年久失修,每当海潮泛滥,往往农田洗荡,牲畜无存 。看到百姓不堪其苦,他心急如焚,不断上书建议修复捍海堤,一番周折后,最终得到了朝廷的支持 。经过官民三年艰苦卓绝的奋战,在天圣二年(1024),一条一百五十里的捍海大堤终于横亘在洪水猛兽面前,外逃居民纷纷重返故园,生产迅速得以恢复 。通州(今江苏南通市)、泰州、楚州(今江苏淮安市)一带从此水旱无忧,当地百姓深深感念范仲淹的功绩,将捍海堤取名“范公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仲淹
范仲淹是什么朝代人,他死后溢号为什么北宋时期的,谥号文正

范仲淹死后谥号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 。
文正,按谥法:道德博闻曰文,靖共其位曰正 。也就是说,能够被赐予“文正”的官员,生前不仅德才兼备,而且要恪尽职守,忠君爱民 。“文正”是对大臣的最高谥号 。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 。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

范仲淹死后的谥号为?北宋时期的,谥号文正

范仲淹的雅号是什么?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 。苏州吴县(今苏州市)人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 。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 。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 。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

范仲淹的号是什么字希文,谥号文正 。历史上更本就没有提及他有号还有2个 。无论是《资治通鉴》还是《宋书》都没有说明这个

范仲淹的名号是什么?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1015年,其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其1043年,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被贬出京;1052年,改知颍州,于途中逝世,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 。

诗人的雅号别称知多少中国历代出现过众多的杰出诗人,他们大部分都有雅号,比如我们熟知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诗人雅号呢?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诗人雅号大全,希望对你有帮助 。1. 诗仙――李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想象丰富奇特,恣意挥洒,感情奔放,豪迈不羁,构成独特的意境,风格豪放飘逸,色彩绚丽多姿,语言清新自然 。贺知章曾称他为“谪仙人”,后世称其为“诗仙” 。2、诗圣――杜甫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 。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 。明清文人叶燮有“诗圣推杜甫(《原诗》)”之说 。其诗广泛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被人们誉为“诗史” 。杜甫诗歌艺术造诣特别高,他以博大精深的内容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与李白一起成为唐代诗坛上熠熠生辉的双子星座 。3、诗神――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其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4、诗魔――白居易他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 。”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 。苦学使他的文学才华崭露较早 。其诗通俗易懂,声调优美,形象生动,所以人称“诗魔” 。5、诗鬼――李贺晚唐诗人 。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 。今存诗242首 。他的诗作有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 。其诗的艺术特色是想象力非常丰富奇特,句锻字炼,色彩瑰丽 。如“羲和敲日玻璃声”、“酒酣喝月使倒行”、“银浦流云学水声”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 。据统计,他的作品中出现“死”字20多个,“老”字50多个 。尤其是写神仙鬼魅的作品,常常让人感到幽灵出没,阴森可怖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宋代魏庆之指出:“李白仙才,长吉鬼才 。”故后人称之为“诗鬼” 。因手指奇而长,被时人称为“长爪郎” 。6、诗豪 ――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豪爽刚劲,清新自然,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刘禹锡的诗以律诗、绝句为工,乐府短章尤为著名;多用比兴手法,借咏史咏物,讽刺、鞭挞社会丑恶,抒发胸中郁愤;诗风沉着稳练,词浅意深,格律精巧 。7、诗杰——王勃他才华横溢,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被尊为“初唐四杰”之冠,人称“诗杰” 。8、诗祖——陈子昂在初唐诗坛上,他独树一帜,标举“汉魏风骨”,是唐代“开一代诗风”的先驱 。元·方回称“陈拾遗子昂,唐之诗祖也 。”9、诗骨――陈子昂陈子昂(约661~公元702),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光宅进士,历任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 。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 。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10、诗佛――王维他晚年隐居山林,远离世俗,多写以佛教禅理为主要内容的山水田园诗,被清代诗人王世祯称为“诗佛”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诗隐――孟浩然孟浩然的诗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又称之为“孟山人” 。因他未曾入仕,以隐士终身,故称“诗隐” 。清代文人陆风藻在其《小知录》里说:“诗星,孟浩然也”,因此孟浩然又有“诗星”之雅号 。12、诗狂——贺知章他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作品大多散失,现仅存二十余首 。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 。“遨游里巷,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 。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 。13、诗奴――贾岛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 。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自号“碣石山人” 。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 。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 。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 。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14、诗囚――孟郊唐代著名诗人 。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 。因长年生活在穷苦潦倒之中,他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虽然他们都曾得到过当时韩愈的奖掖与资助,但这并没使他们摆脱现实生活的困顿 。所以在他的诗中象"泪"、"恨"、"死"、"愁"、"苦"这样的字眼随处可见,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所以有“诗囚”之称 。孟郊一生坎坷,际遇凄凉,被称为“寒酸夫子” 。15、诗虎――罗邺罗邺才智杰出,笔端超绝,气概非凡 。以七言诗见长,尤长七律,咸通、乾符年间,时宗人罗隐、罗虬俱以声格著称,遂与之齐名,号“江东三罗” 。明代有人将罗邺置于“三罗”之首,辑有《罗邺诗集》一卷,《全唐诗》卷六五四收其诗 。被世人称为“诗虎” 。16、诗侠——刘过其诗有豪侠之气 。元代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南渡后,以诗侠名湖海间 。”因此,他被称为“诗侠” 。17、诗瓢——唐求,一作唐球唐求,一作唐球,生卒年已不可考,唐末蜀州味江山(今崇州市街子镇)人 。在唐僖宗乾符年间,曾为青城县令 。在《全唐诗》中,也只收其诗1卷,计35首 。《唐才子传》称唐求的诗“气韵清新,每动奇趣,工而不僻,皆达者之词” 。唐昭宗时,王建帅蜀,欲聘唐求为参谋,他拒不受聘,弃官返乡,隐居于味江山中,人称为“唐山人”或“唐隐居” 。他写诗,或片语,或成联,不拘长短,随手记下,数日后即成一首好诗 。每诗成,捻诗稿为丸,投入一大葫芦瓢中 。晚年卧病,他把诗瓢投入味江,无限感慨道:“兹瓢尚不沦没,得之者始知吾苦心耳!”诗瓢漂入新渠,有识者见之曰:“此乃唐山人诗瓢也!”乘小舟将诗瓢捞起,可惜诗稿多以浸润损坏,仅得诗为其诗稿的十之二三,人称之35篇半 。后人因此称其为“一瓢诗人”、“诗瓢” 。18、诗僧——张志和张志和(743~774),字子同,道号玄贞子,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博学能文,曾经进士及第 。其自幼受到其父道教文化熏陶,精通道教 。唐肃宗年间,张志和到京城“游太学”,取得国子学士资格 。不久,一举明经擢第,此年仅16岁 。一个弱冠少年就能向肃宗皇帝献策,可谓少年得志,因张志和才华出众,受肃宗李亨赏识,特加奖掖,任命为待诏翰林,授予左金吾录事参军,肃宗同时还赐名“志和”与他,自此“志和”即为其名 。19、诗癖——萧纲萧纲(503~551),字世缵,梁简文帝,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同母弟 。初封晋安王,昭明太子卒,立为皇太子,后嗣位 。谥曰简文帝,庙号太宗 。萧纲六岁能属文,七岁有“诗癖”,是一早慧文学少年 。三国魏曹植封东阿王,梁武帝惊叹六岁的萧纲的文才,以曹植比之 。20、诗肠——张籍张籍(约767~约830),唐代人 。字文昌,祖籍吴郡(今苏州),幼迁居和州(今安徽和县)乌江 。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他的诗文为韩、白二人所推重 。韩愈称道他“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病中赠张十八》),白居易更赞誉他“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读张籍古乐府》) 。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他成绩卓著,然而遭遇却很不幸,可谓贫病交迫,坎坷一世 。21、诗囊——齐己齐己(861~937),俗姓胡,名得生,湖南益阳人,是晚唐与贯休齐名的诗僧 。家贫,少孤,好作小诗,出语惊人 。七岁捐俗于湖南宁乡大伪山寺 。勤于著述,《全唐诗》录其诗作 800余首,此外,还有《诗论专著众风骚旨格》传世 。齐己的诗作不仅篇什繁富,而且艺术价值也令人瞩目 。齐己善用物,遣意抒情,形成独特的清美诗风 。22、诗窖——王仁裕王仁裕(880~956),字德辇,史传均称他是天水人,今据墓志以为应作唐秦州长道县人 。五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王仁裕在文学上先以诗名,时人号为“诗窖(jiào)”,在五代已负盛名,至今转述引用甚多,但考察史料,最早记载“诗窖”之称,则见于两宋之际曾慥编撰《类说》卷二十六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王仁裕传》:“生平作诗满万首,蜀人呼曰诗窖子 。”亦省称“诗窖” 。清陆凤藻《小知录·文学·诗世界》:“诗窖,王仁裕也 。”23、诗魂——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宣州区人 。荫庇河南主簿,历任县主簿、知县,国事监直冲,累官尚书都官员外郎 。善诗,诗意深远古淡,间出奇巧,有“宋诗开山祖”之称 。欧阳修自称不如,并尊之为“诗圣” 。司马光说:“我得圣俞诗,胜有千金珠 。”时有“宋文欧公第一,诗梅公第一”之评论,著有《唐载记》、《毛诗小传》、《宛陵集》等,皆刊行问世 。24、梅河豚——梅尧臣梅尧臣曾在范仲淹宴席上赋《河豚鱼》诗:“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扬花 。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满座交口称赞,以为绝唱,遂称梅尧臣为“梅河豚” 。25、五言长城——刘长卿以五言律诗擅长,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 。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 。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 。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 。七律也多秀句,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 。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 。但他的大部分诗内容单薄,境界狭窄,缺少变化,有字句雷同之感 。26、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他擅长绝句,尤以七绝著称于世,诗风奔放雄壮,格调高昂 。其七绝写得“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他的七言绝句具有清刚之美,格调多样化,情景交融 。27、茶仙——陆羽唐朝文人陆羽,著有《茶经》,外号也称“茶圣” 。28、海棠颠——陆游他对海棠情有独钟,写有名篇《花时遍游诸家园》 。诗云:“看花南陌复东阡,晓露初干日正妍 。走马碧鸡坊里去,市人唤作海棠颠 。”故称其为“海棠颠” 。29、红杏尚书——宋祁他善于填词,官至工部尚书 。其词《玉楼春》把早春景色写活了,尤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一句最为传神,后人称之为“红杏尚书” 。30、梅花主人——周恭他爱梅成癖,自号“梅花主人”,写有《梅花主人歌》 。31、梅妻鹤子——林逋宋代词人林逋终身未娶,他酷爱梅花,并以养鹤自娱,因此有“梅妻鹤子”雅称 。32、秦妇秀才——韦庄唐诗人韦庄经历黄巢起义,写出了著名长诗《秦妇吟》,诗中“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遍公卿骨”一联因形象描绘了战时实景,为当时人所赏识,于是称韦庄为“秦妇秀才” 。33、穷瞎子——张籍唐朝诗人张籍,因家境贫困、眼疾严重,又任过太常寺太祝,故人称“穷瞎子” 。34、三红秀才——应子和他曾写过“蜡烛烧短红”、“风雨落花红”、“两岸夕阳红”三句而声名远播,被世人称为“三红秀才” 。35、三绿词人——王士稹他因“春水平帆绿”、“梦里江南绿”、“新妇矶头烟水绿”三个佳句,被人称为“三绿词人” 。36、山抹微云君——秦观北宋词人秦观因《满庭芳》词中有“山抹微云,天粘衰草”而闻名!苏轼戏呼秦观为“山抹微云君” 。37、算博士——骆宾王他喜欢以数字为诗,故有“算博士”之称 。如“秦地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 。38、咏絮才——谢道韫东晋女诗人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比拟雪花而得名!39、鲍孤雁——鲍当因写《孤雁诗》而得名,也就唤作“鲍孤雁” 。40、程君山——程贺唐朝诗人程贺咏《君山》,以“云是昆仑山顶石,海风飘落洞庭湖”,写出湖中君山缈缈,富有传奇色彩,时人称之“程君山” 。41、崔黄叶——崔不雕清代王渔洋(王世祯)的门生,善诗画,渔洋最爱他“丹枫江冷人初去,黄叶声多酒不辞”一联,称之为“崔黄叶” 。42、崔鸳鸯--崔珏他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43、曹七步——曹植曹植七步成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而得名!44、杜紫薇--杜牧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 。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因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45、范履霜——范仲淹范仲淹喜欢弹琴,平时只爱谈《履霜》一曲,于是便有“范履霜”之雅号 。46、高梅花——高启高启,字季迪,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 。他的咏梅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耐人寻味,人们称之为“高梅花” 。他有《梅花》诗九首流传于世 。47、管杏花——管水初他在所作《春日即事》中有“两三点雨逢寒食,廿四番风到杏花 。”的诗句 。故称其为“管杏花” 。48、贺梅子——贺铸他的名篇《青玉案》中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雨时 。”人皆服其工,故称其为“贺梅子” 。他体长七尺,面铁色,眉目耸拔,人家叫他“贺鬼头” 。49、李三瘦——李清照她曾以“瘦”字入词形容花容美貌,留下了三句流传不衰的名句:“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故她有“李三瘦”之雅号!50、祁鱼虾——祁珊洲清代王渔洋(王世祯)的门生,因他诗曰:“一夜东风吹雨过,满江新水长鱼虾 。”渔洋深爱之,戏称他为“祁鱼虾” 。51、王黄叶——王苹王苹以“乱泉声里才通屐,黄叶林间自著书”、“黄叶下时牛背晚,青山缺处酒人行”两联而得名“王黄叶” 。52、王桐华——王世祯王士禛(祯),字子真,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 。王渔洋好戏谑他人,但自己也未免受谑 。他的词《蝶恋花·和漱玉词》中有“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之句,柔媚异常,最终得了个漂亮的雅号——“王桐花” 。注:生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卒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享年78岁,身后因避雍正(胤禛)讳追改为士正,到乾隆时,乾隆认为“正”“禛”相差太远,恐流传日久,后人不知为何人,诏改士祯 。53、温八叉--温庭筠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唐代诗人、词人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 。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 。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 。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54、谢蝴蝶——谢逸谢逸喜咏蝴蝶,其蝴蝶诗有三百多首,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诗句是:“狂随柳絮有时间,舞入梨花何处寻”、“江天春暖风细,相逐卖花人过桥”,因其爱蝶如狂,绘蝶如神,世人称之为“谢蝴蝶” 。55、徐洞庭——徐棠唐朝诗人徐裳的《洞庭》诗,多角度铺陈渲染,烘托出十里洞庭的磅礴气势:“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鸟飞应畏堕,帆远却如闲 。”人们极力激赏之,献给他以“徐洞庭”的雅号 。56、许子规——许秋史宋人许秋史有“人在子规声里瘦,落花几点春寒骤”的诗句,为诗友陆来庄、沈梦塘所叹赏,称他为“许子规” 。57、杨春草——杨基他的《春草》一诗是写景咏物诗中的珍品,因此被称为“杨春草” 。58、应梅魂——应文虎他以咏梅著称于世,游京师时曾作《梅花魂》一诗,颇受时人赞许,故有“应梅魂”之雅称 。69、袁白燕--袁凯明朝袁凯未仕时谒杨维桢,见几上有咏白燕诗,觉体物不工,杨不以为然 。第二天袁凯呈上自作,有“月明汉水初天影,雪满梁园尚未归”之句 。杨阅后大加赞赏,连书数纸,一时袁凯被人誉称为“袁白燕” 。60、张碧天——张绵麟清代诗人张绵麟,因诗中有“碧天如水雁初飞”名句,人称“张碧天” 。这首诗为“一点黛峰玉液杯,雾挽海烟泛云微 。晓风吹邹波乍起,碧天如水雁初飞 。”61、张春水——张炎他擅长咏物,以《南浦·春水》一词得名 。62、张三影——张先张先,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旧朝欢》)、“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剪牡丹》)的妙句,人称“张三影” 。63、张孤雁——张炎宋代诗人张炎以《解连环·孤雁》词扬名,人称:“张孤雁” 。64、赵倚楼——赵嘏(gǔ)因作《长安秋望》,诗中有“残星万点倚横塞,长笛一声入倚楼”两句,因写得凄婉动人,博得杜牧的吟叹,称之为“赵倚楼” 。65、郑鹧鸪--郑谷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
介绍些文人雅号古代文人雅号搜集


1、孔子——大成至圣先师,孔老二 。

2、老子——老子(原名李耳,生下来就81岁),老聃(耳大) 。

3、孟子——亚圣 。

4、庄子——南华真人(唐玄宗封) 。

5、屈原——三闾大夫(官爵) 。

6、韩愈——韩昌黎(郡望),韩十八(行第),韩吏部(官至吏部侍郎),韩文公 。

7、苏轼——东坡居士(曾在黄州城东一坡地自耕),诗神(诗挥洒自如),苏赵郡(郡望),苏学士(官名) 。

8、王安石——半山(曾隐居江宁半山),王文公(谥号),王临川(籍贯),王荆公(爵名) 。

9、李白——诗仙(雄浑奔放),青莲居士(曾住四川青莲),李谪仙(才气横谥),李十二(行第) 。

10、杜牧——杜紫薇(曾写过《紫薇花》),小杜(有别于杜甫) 。

11、贺知章——诗狂(秉性放达),四明狂客,贺八(行弟),贺秘监(宫至秘书监) 。

12、王维——诗佛(佛教意味),王右丞(官名) 。

13、白居易——白二十二(行第),白司马(官名),诗魔(写诗刻苦),白香山(地望),香山居士 。

14、秦少游——秦七(行第)秦学士(官名)山抹微云君(山抹微云) 。

15、黄庭坚——黄八(行第),涪翁(贬为涪州别驾),山谷道人(读于潜山县山谷寺),贫乐斋 。

16、柳宗元——柳八(行第)柳河东(山西永济,地望)柳柳州(官地) 。

17、李清照——易安居士(盼望生活安定,住处为易安室) 。

18、司马光——司马温公(爵名),迁叟,涞水先生(籍贯) 。

19、陶渊明——五柳先生(宅边五柳)靖节征士(谥号)陶彭泽(官地) 。

20、陆游——龟堂病叟,陆放翁(忧世愤俗),海棠颠南(写过大量海棠诗),小李白 。

21、辛弃疾——稼轩居士(重视农业,寓居江西上饶筑稼轩) 。

22、杜甫——杜拾遗,杜工部(官名),诗圣(境界广阔),少陵野老,杜少陵(地望) 。

23、欧阳修——一六一居士(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欧阳文忠(谥号),醉翁(寄情山水),欧九(行第) 。

24、范仲淹——范文正(谥号),范大将军 。

25、金心农——出家庵粥饭僧(个人旨趣) 。

26、唐伯虎——六如居士(人生如幻、如梦、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

27、苏询——苏老泉 。

28、陆羽——桑萱翁,倚松老人(间携经卷倚松立) 。

29、杨万里——杨诚斋(斋名,抗金名将张浚以正心诚意勉励他) 。

30、姚鼐——姚惜抱、惜抱先生(斋名惜抱轩) 。

31、蒲松龄——聊斋先生,柳泉(故乡柳泉又名满井) 。

32、元稹——元九(行第),威明 。

33、袁枚——随园老人(在江宁小仓山建随园),简斋 。

34、苏辙——颖滨遗老,苏栾城(居住地) 。

35、王昌龄——七绝圣手(善写七绝),诗家天子(音旨微茫),王江宁(地望),王龙标(曾任龙标尉) 。

36、岑参——岑嘉州(地望) 。

37、左光斗——左忠毅(谥号) 。

38、史可法——史忠烈(谥号) 。

39、李煜——李后主(五代时南唐国主) 。

40、王勃——诗杰(流利婉畅) 。

41、孟浩然——孟襄阳(籍贯) 。

42、李渔——笠翁(渔翁常戴蓑笠) 。

43、关汉卿——已斋叟 。

44、陈子昂——诗骨(风格高峻) 。

45、贾岛——贾长江(官地),诗奴(以作诗为命) 。

46、刘长卿——刘随州(地望),五言长城(擅长五言诗) 。

47、贾谊——贾长沙(官地),贾太傅(官爵) 。

48、孔融——孔北海(官地) 。

49、李商隐——玉溪生,樊南生 。

50、文天祥——文山(故乡文山山庄),履善(景仰先贤),宋瑞(此天之祥,乃宋之瑞),浮休道人、三了道人(视死如归),文丞相(官职),文信国(封号) 。

51、骆宾王——骆临海(官地),算博士(诗中多用数字) 。

52、岑参——岑嘉州(官地) 。

53、徐光启——徐文定(谥号) 。

54、诸葛亮——诸葛武侯(封武乡侯),卧龙 。

55、谢灵运——谢康乐(爵名) 。

56、纪昀——纪文达(谥号),纪大烟袋 。

57、白朴——兰谷先生(明志) 。

58、米芾——海岳外史(卜居海岳庵),鹿门居士,米颠(性格孤傲),襄阳漫士,米襄阳 。

59、曹植——曹七步(曾七步成诗),陈思王(封陈王,谥思) 。

60、王羲之——王右军(官名),澹斋 。

61、柳永——柳屯田(官名),柳七(行弟) 。

62、刘禹锡——刘宾客(官名),诗豪(诗沉稳凝重) 。

63、冯梦龙——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 。

64、戴震——杲溪,皖派宗师 。

65、张九龄——张曲江(籍贯) 。

66、阮大铖——百子山樵 。

67、朱熹——朱文公(谥号),晦庵,紫阳 。

68、汤显祖——汤临川(籍贯),若士,海若 。

69、顾炎武——顾亭林(籍贯) 。

70、马致远——东篱 。

71、温庭筠——温钟馗上(容貌丑陋),温八叉(八叉手即成八韵) 。

72、周敦颐——濂川先生(尊称) 。

73、嵇康——嵇中散(曾宫中散大夫) 。

74、阮籍——阮步兵(曾为步兵校尉) 。

75、王士禛——王桐花(妾似桐花凤),渔洋山人 。

76、谢道韫——柳絮才(未若柳絮因风起) 。

77、崔珏——崔鸳鸯(因赋《鸳鸯诗》别具一格) 。

78、归有光——震川先生(尊称) 。

79、石涛——苦瓜和尚,道济,原济 。

80、班超——班定远(封定远侯) 。

81、谢逸——谢蝴蝶(曾作蝶诗三百首) 。

82、张继——张祠部(官名) 。

83、曾巩——曾文定(谥号),南丰先生(籍贯) 。

84、刘传馨——爱莲居士 。

85、班固——班兰台(曾任东汉兰台令史) 。

86、司马迁——太史公 。

87、曹雪芹——芹圃、芹溪 。

88、蔡邕——蔡中郎(官爵) 。

89、赵孟頫——甲寅人(甲寅年生) 。

90、朱耷——八大山人(八大草皮写哭之,寄托故国之思),雪个,个山,传綮,人屋,驴屋 。

91、张岱——陶庵(仰慕陶渊明) 。

92、吴趼人——我佛山人(曾居广东佛山) 。

93、刘鹗——洪都百炼生 。

94、王诩——鬼谷子(隐居清溪之鬼谷) 。

95、郑板桥——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之斋;徐青藤门下走狗(徐渭别号青藤道士,崇拜之) 。

96、王夫之——南岳卖姜翁,姜斋,船山先生(尊称) 。

97、吴承恩——射阳山人(籍贯) 。

98、罗贯中——湖海散人(籍贯) 。

99、孟郊——诗囚(作诗苦心孤诣),寒酸夫子(际遇凄凉) 。

100、李贺——诗鬼(诗驰骋想象),长爪郎(手指奇而长),昌谷 。

范仲淹是升么朝人,死后谥号为升么?范仲淹(989─1052) 北宋中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字希文 。谥号文正

范仲淹什么朝人,死后的谥号为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 。仁宗时,担任右司谏 。景祐五年(1038年),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乱中,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协助夏竦平定叛乱[1] 。庆历三年(1043年)富弼、韩琦等人参与“庆历新政” 。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十项改革建议 。历时仅一年 。后因为遭反对,被贬为地方官,辗转于邓州、杭州、青州,晚年知杭州期间,设立义庄[2],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于徐州,谥文正 。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

范仲淹死后又号什么文正

为什么范仲淹的谥号叫“文正”?在中国的历史上,在宋代以后,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文人做官后,梦寐以求的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 。而作为统治者的皇帝,是不轻易的把这个谥号给人的 。在历史上,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多都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 。

从谥法上来说,“文”这个字并没有固定的配合字,像张昭、司马昭、宇文泰等人,都单谥一个“文”字 。东晋的王导,谥号是文献 。整个东晋,只有他一个人谥文献 。

到了唐朝的时候,魏征、陆象先、宋景的人得到了文贞的谥号 。在唐朝的时候,张说被谥为文贞,还是皇帝亲自下诏,才结束了朝臣们关于张说该不该谥文贞的谥号的争论 。

北宋时承唐时的风气,初年的几位大臣,像李昉、王旦都被谥为文贞 。到宋仁宗的时候,因为宋仁宗叫赵祯,,为了避讳,文贞才改为文正 。

到了夏竦被拟定要谥为文正的时候,司马光第一次提出了:“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 。”司马光认为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至 。经过他的宣扬,文正从此以后被认为是人臣极美的谥号 。皇帝不肯轻易给人 。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81122.html

范仲淹溢号?李清照字什么?急~范仲淹溢号“文正”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字不知道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宋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大中祥符年间进土 。入仕后,关心民众疾苦,政绩显著 。经常背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句 。天圣初,任泰州兴化令,主持修筑捍海堰,世称“范公堤” 。庆历年间,曾建议来仁宗实行“庆历新政”,发展了农业,增强了武备,但后来“新政”不幸夭折 。他任人惟贤,提拔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官僚,因而美名远扬 。他去世后,羌人部落几百名酋长共同在寺院哀悼悲伤,斋戒三日,方才离开 。朝廷追赠溢号为“文正” 。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