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寻常路的科特派

不走寻常路的科特派】本文转自:福州日报
不走寻常路的科特派
文章图片
钟林珍在田地里指导农户进行农业生产 。 本报采访人员叶诚摄
乡村要振兴 , 不能走寻常路 。 从水稻研究转战特色马铃薯种植 , 凭借在田间摸爬滚打26年积累下的专业技术 , 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钟林珍作为一名科特派 , 引进福州鲜有的紫心马铃薯 , 点“薯”成金 , 带动乡村、村民致富 。
福鼎的槟榔芋 , 龙岩的红心地瓜……在他的试验地里 , 琳琅满目的作物皆是各地农作物里的“当家花旦” 。 这个科特派一直在寻找下一份福州乡村振兴的“不寻常” 。
引进新品种找到突破口
“5月 , 我们的‘黑美人’刚采收完 , 就已经在计划下一季的种植了 。 ”在长乐区文岭镇 , 鑫民强农业开发公司总经理张红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 “你看 , 这马铃薯不是传统的黄心 , 而是紫心 , 不少人都是第一次见” 。
不到3年时间 , 福州的“黑美人”“黑金刚”等甘肃定西优质特色马铃薯种植面积从50亩扩大到526亩 。 福州的紫色马铃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 离不开钟林珍的执着与坚守 。
2019年 , 钟林珍与团队前往有“薯都”之称的定西考察 , 当地马铃薯品种令人眼花缭乱 , 让钟林珍深感福州马铃薯种植品种单一 。 乡村要振兴必须找到“人无我有”的突破口 , 钟林珍咬咬牙 , 决定放下从事多年的水稻研究 , 扎进特色马铃薯种植领域 。
位于连江县立山农场新洋村的50亩示范点 , 从栽种、施肥、病虫害管理 , 到采收、运输、冷藏贮存 , 每一个环节钟林珍都事无巨细、逐一过问 。 “新品种的种植要求比老品种高 , 没有专业的技术指导 , 种活都难 , 更别提推广了 。 ”立山农场负责人陈立武说 , 在钟林珍手把手的指导下 , 新品种的种植渐入佳境 。
去年1月 , 正值马铃薯种植期 , 福州遭遇低至零下4℃的寒潮霜冻 , 当季的紫色马铃薯却毫发无伤 。 原来 , 早在寒潮来临前 , 钟林珍就在下乡时提醒当地农户:“如果有寒潮 , 一定要推迟一个月再种植 , 可保作物无恙 。 ”
“我们对不同天气状况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的预判多准确一分 , 农户们的损失就能减少一些 。 ”就这样 , 钟林珍成为农户们眼里的“预言家” , 在行动之前请教钟林珍 , 能让种植特色马铃薯的种植户们多一份心安 。
“三高”优势强新品闯市场
去年11月 , 钟林珍与长乐区文岭镇乡村振兴办牵手 , 打造生产基地 , 种植150亩紫色马铃薯 。 今年收成时 , 不少酒店餐馆的订单纷至沓来 , 让种植户们乐开了花 。
做给农民看 , 领着农民干 , 更要带着农民赚 。 传统黄心马铃薯每公斤仅售0.5元 , 而凭借高原花青素、高粗蛋白、高总膳食纤维“三高”优势 , 钟林珍引进的紫色马铃薯可以卖到每公斤2.5元~3元 , 受到不少种植户青睐 。
收成之后 , 钟林珍还时不时去农贸市场转转 。 一次 , 他遇到一名销售紫色马铃薯的农户 , 一打探才得知 , 不少人第一次看到紫色的马铃薯 , 还以为是转基因作物 , 不敢买 。
钟林珍又给农户支了招:“可以挂个牌子 , 告诉大家 , 这个马铃薯特别在哪里 , 为什么比普通的马铃薯贵 。 ”果然 , 这打消了不少消费者的疑虑 。
然而钟林珍明白 , 任何新事物的诞生都有一个被接受的过程 , 乡村振兴在求新的同时 , 如何面对新旧之间的碰撞、打开新品种的市场 , 则是另一重挑战 。 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与鼓励下 , 如今 , 越来越多紫色马铃薯种植基地开展订单式农业 , 精准对接消费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