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痰湿困重,如何化痰祛湿?孙思邈记载的千古名方,不妨了解

春天渐行渐近 , 但不少人在迎春回暖的过程中 , 总觉得困意、困倦、困乏如影随形 , 挥之不去 。 有一个词叫“春困” , 描述得很形象 。 春天生困 , 除了气候变化 , 身体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的原因外 , 体内有痰湿而生困 , 是一个重要原因 。
“痰湿质”是中医九大体质中的一种 , 有的医书称为“迟冷质” 。 中医所说的痰和西医不同 , 西医指呼吸道分泌物 。 中医的痰 , 既包括咳出来的湿痰 , 又包括凝聚在体内的“无形之痰” 。 严格来说 , 人只要活动、代谢 , 体内在不断的运转 , 阴阳交替 , 生痰的条件一直都在 , 意味着痰湿一年四季都有 。 但春天经过冬藏、春节的吃喝玩乐 , 体内生痰、贮痰会更多一些 。 痰多则湿困 , 故成为春困的关键之一 。
春日痰湿困重,如何化痰祛湿?孙思邈记载的千古名方,不妨了解
文章图片
痰湿形成的原因有哪些?通常有4个:
1、寒冷外邪入侵 , 影响和干扰肺气 , 使肺运转不畅 , 肺气宣降出现问题 , 使得水道不通 , 湿气慢慢聚于体内 。
2、脾虚所致 , 脾为生痰之源 , 脾虚之后 , 运化升清不好 , 使除湿的能力下降 , 脾主统血 , 脾虚使血气不畅 , 又加重了湿气的积聚 。
3、肾虚的问题 , 肾主水 , 不论是肾阳虚、阴虚、气虚 , 会使水液的转化、推动力下降 , 久则生痰 。
4、暴饮暴食或久坐不动 , 油腻多而损脾胃 , 久坐多而气血粘滞 , 会让脾胃升降出现问题;三焦里的中焦堵了 , 痰湿立现 。
春日痰湿困重,如何化痰祛湿?孙思邈记载的千古名方,不妨了解
文章图片
那么 , 痰湿发生后 , 怎么判断呢?
从两个方面看:
身体方面有6条:
一是观舌象 , 舌头胖大 , 苔厚腻 , 舌边有齿痕 。
二是口唇色偏淡 , 不红润 , 口腔发黏 , 不想喝水 。
三是脸色淡黄发暗 , 泛青 , 缺少血色 , 有眼袋 。
四是体型偏胖 , 腹部脂肪多 , 四肢乏力 , 浮肿 , 肠胃有不适的问题 。
五是不爱活动 , 头重身困耳鸣 , 有关节疼痛的现象 , 胸中有痰不易咳出 , 嗜睡 。
六是大便次数多 , 不成形 , 粘马桶 , 小便以夜间为多 , 每晚有3次以上 , 尿量较多 。
病症方面:中医常说痰湿是“万病之源” , 痰除则身轻 。 痰湿日久 , 轻的症状会有困重不自在 , 说不上哪里不舒服 , 四肢无力 , 排便不正常 , 重的症状有头晕眼花 , 咳喘 , 上气不接下气 , 痰迷心窍 。
春日痰湿困重,如何化痰祛湿?孙思邈记载的千古名方,不妨了解
文章图片
有的人已知自己是痰湿 , 认为补虚、进补会解决问题 , 殊不知可能会火上浇油 , 越补越乱 。 有的人会直接清热化痰 , 刚开始是有效的 , 但没过多久痰湿又卷土重来 , 情况依旧 。 出现这些问题 , 是没有找准根源和关键 。
怎么破?唐代名医 , 被尊称为“药王”的孙思邈 , 在《备急千金要方》中 , 记载了一个化痰祛湿名方:温胆汤 。
温胆汤最先记载于南北朝姚增垣的《集验方》 , 原方组成6味药:半夏、生姜、橘皮(陈皮)、枳实、竹茹、灸甘草 。 后来 , 被孙思邈记载于《备急千金要方》 , 得益于孙老出色的“带货”能力 , 被广为人知 。
至宋代《三因极一病证》进行化裁 , 加入茯苓、大枣两药 , 全方增至8味药 , 含4味辛温、4味甘 , 以辛温所占剂量为大头 , 可起祛寒痰湿的作用 。 后世多用8味药组成的温胆汤 , 并在此基础上加减一些药材 , 形成较为丰富的“温胆汤系列” 。
春日痰湿困重,如何化痰祛湿?孙思邈记载的千古名方,不妨了解
文章图片
痰湿是温胆汤对付的主要病症 , 其病机为:因肥腻、乱吃喝、久坐、先天因素等出现脾胃虚弱、升清不举、降浊不力 , 肝失于疏泄 , 而肝合通于胆 , 肝郁则失春气之温和 , 不舒畅条达 。 病久则化热、生火、痰湿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