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急性感染期诊疗管理专家共识( 二 )


2.1生物学特点
HIV感染后 , 病毒复制首先局限在黏膜 , 然后转移到引流淋巴结 , 在此进一步扩增 。
在黏膜暴露2天内可在区域淋巴结中检测到HIV , 3~5日内可在血浆中检测到HIVRNA 。
此后 , 血浆病毒水平呈指数上升 , 在感染后2~3周达到高峰(血浆HIVRNA水平可能升高至超过107拷贝/mL) , 核酸检测阳性后7天左右 , p24抗原水平可能超过100pg/mL并被检测出来 。
病毒血症达高峰时期前后 , 患者可能出现临床症状 。 感染暴露后2~3周可以检测到HIV抗体 。
HIV急性感染期诊疗管理专家共识】2.2Fiebig分期与血清及病毒学标志物变化关系
根据Fiebig表格掌握血清学变化规律 , 结合WB试验条带报告分析可以促使最大可能发现HIV急性期感染(表2) 。
掌握急性期生物学特点 , 有助于临床医生充分利用现代临床实验室检测手段 , 提高对急性期、HIV抗体阴性核酸阳性感染者诊断能力;提高在使用暴露前后预防、急性期治疗等新型防治策略、病毒标志物应答受到干扰时进行准确诊断;提高对输入性抗体等新情况实施检测等能力 。
同时 , 需要加强对就诊者流行病学的充分提取 , 才能尽最大可能做到早诊断 。
3急性期的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结果是诊断HIV感染的关键因素 。 原则上急性期诊断与艾滋病诊断一致 , 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3.1抗体检测
抗体在HIV感染后2~3周可以被检测到 , 因此仍要加强流行病学和症状的收集 , 对可疑暴露、可疑感染但抗体阴性的患者 , 尽快进行补充试验 , 包括WB和核酸检测 。
3.2补充试验
部分患者因为血清转换期出现WB报告不确定 , 约2%~20%的抗体初筛阳性复测WB报告不确定 , 常见于急性期感染时条带条件不足 , 可进行核酸检测或2~4周后再次送血进行WB检测 , 应尽快根据核酸检测早诊断 , 避免因告知晚后期患者脱落导致其继续传播 。
3.3CD4细胞检测
北京协和医院一项研究显示HIV感染急性期因免疫反应、应激反应等导致CD4细胞计数下降 , 甚至CD4/CD8比值倒置 , 因此怀疑急性期的患者同时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也是一种诊断的辅助手段 。
4急性期管理意义及要点
HIV急性期感染的诊断和管理是目前降低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 应提高对急性期、抗体阴性核酸阳性、病毒标志物应答受到干扰的患者判断能力 , 重视HIV感染急性期管理需注意以下要点:
4.1.1(A1)培训相关人员 , 掌握诊断要点:
加强对临床一线医务人员(不仅仅限于感染/传染专业的感染科、发热门诊、免疫缺陷门诊等)的培训 , 包括急门诊、呼吸科、皮肤科等重点专科医务人员 , 应掌握艾滋病高危人群、高风险暴露可能行为、急性期临床表现等医疗关键信息 。
4.1.2(A2)重点筛查人群:
6个月内有明确流行病学史 , 包括患有性病或有性病史 , 有同性和异性不安全性行为史 , 有共用注射器吸毒史 , 有医源性暴露史 , 有职业暴露史 , 有HIV/AIDS患者配偶或性伴侣 , HIV/AIDS患者母亲所生子女等 。
4.1.3(A2)症状或体征:
有以上流行病学史 , 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皮疹、咽喉痛、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腹泻等 , 可自行缓解和消失 。
4.1.4(A1)具备流行病学史有或没有4.1.3症状体征 , HIV抗体初筛阳性进一步WB试验 , 同时知情告知前提下进行HIVRNA检测 。 如HIV抗体初筛阴性 , 也建议行HIVRNA检测 。
4.1.5(A2)有流行病学史并有PrEP和PEP的服药史 , 即使抗体阴性也需进一步进行HIV核酸检测 , 以防漏诊HIV急性期感染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