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咸菜致癌”,为啥老一辈经常吃却没事?背后真相,看完瞬间醒悟

说到咸菜 ,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
都说“咸菜致癌”,为啥老一辈经常吃却没事?背后真相,看完瞬间醒悟】咸菜是指用食盐等调味料腌渍一定时间后的蔬菜 , 有较强的咸味 , 可长期保存 , 常见的有腌黄瓜、酸豆角、榨菜等 。
都说“咸菜致癌”,为啥老一辈经常吃却没事?背后真相,看完瞬间醒悟
文章图片
咸菜含盐量高、且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 , 因此咸菜被归属于1类致癌物 , 长期过量食用 , 容易增加患胃癌、食管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 。 但看到这 , 相信不少人会有这样一个疑问——
都说“咸菜致癌” , 为啥老一辈经常吃却没事?明明都是咸菜 , 为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经常吃都没事 , 现在的人偶尔吃一吃 , 却得了高血压、癌症?其实 , 原因主要可以总结为下面几点——
现代人“隐形盐”摄入增加五六十年代 , 老一辈的人受时代、经济等条件的制约 , 可以选择的食物种类较少 , 调味料的选择也相对较少(一般只有盐、酱油) , 所以即使部分食物盐分较高 , 但总体的摄入盐量并不会很大 。 而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了 , 食物、调味品种类相对过去都更丰富 , 这就会导致“隐形盐”摄入增加 , 使总体的盐摄入量超标 。
所谓的隐形盐 , 它不像炒菜时放进锅里的盐 , 让人一眼就看清放了多少 , 而是悄悄潜伏在食物中 , 随着你的每一口进食 , 一点点偷偷进入你的身体 , 让你不知不觉摄入过多的盐分 。 举例简单的例子 , 我们做菜常用的各类酱油 , 就是不折不扣的“隐形盐”大户 。 如果长期大量食用 , 也会导致盐摄入超标 , 影响人体健康 。
现代人体力劳动减少五六十年代 , 老一辈的温饱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 加上为了工业化做准备 , 很多人都需要通过大量的体力劳动来维持生活、保证生产 。
我们都知道 , 大量的体力劳动、运动会让人的出汗量增加 , 体内的盐分也会随着汗水排出体外 , 盐分的流失也会比较多 。 所以 , 老一辈的人摄入的盐分较多、流失的盐分也相对较多 , 即便经常吃咸菜 , 总体盐摄入量也不容易超标 。 现代人大多是办公族 , 长期在空调房工作 , 工作之余很少去运动 , 本身出汗量就比较少 , 体内的盐分流失也相对较少 。 此时 , 如果和老一辈的人一样每天都吃得很咸 , 盐的摄入量很容易就过量了 , 自然就会出现高血压、肾病等问题 。
现代人更长寿、更关注健康在20世纪50年代 , 当时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只有50岁左右 , 再加上医疗条件相对落后 , 很难在疾病前期发现问题并及时治疗 。 到了现在 ,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数据显示 , 我国人均寿命已经达到了77.3岁 。
一般来说 , 年纪越大 , 身体各个器官都会老化程度越高 , 得高血压、癌症的风险也会变大 , 这也就导致现代人比老一辈的人看起来更多病 , 更容易得癌 。 再者 , 与老一辈的人相比 , 现代人有更强的自我保健意识 , 也更关注健康 。 因此 , 现代人比老一辈人更容易在疾病早期发现问题 , 因此也会比老一辈人显得更容易得病 。
看到这 , 相信大家还是有点疑惑 , 时代都已经变了 , 那这咸菜还能不能吃?怎么吃才能吃得更健康?
咸菜还能吃吗 , 怎样吃更健康?其实 , 偶尔吃咸菜解解馋、尝尝鲜还是可以的 , 但不能长期且大量地吃 。 吃咸菜时 , 记得要多喝水、多吃新鲜蔬果 。 因为水和蔬果可以稀释盐的浓度、促进肠道蠕动 , 尽快将它们排出去 。
当然 , 如果想要让饮食更健康 , 还要学会科学控盐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 , 成年人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6g 。 所以 , 大家以后不仅要控制食盐的用量 , 还用尽量减少隐形盐的摄入 , 尤其减少以下几类食物的摄入——调味品:如豆瓣酱、椒盐、虾酱、鱼露、腐乳、辣椒酱、味精、鸡精等 。 点心食品:含盐饼干、苏打饼干、薄饼、膨化食品等 。 加工肉:如牛肉干、猪肉脯、肉松、腊肉、腊鱼、火腿、午餐肉、腊肠、火腿肠、鱿鱼丝等经过腌制处理的肉类 。 腌制蔬菜:榨菜、大头菜、梅干菜、萝卜干、泡菜、橄榄、酸笋、酸菜等 。 其它食物:含钠量超标的食物 , 如某些早餐麦片、早餐谷类脆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