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疯狂变异,广州掏出秘密武器( 三 )


据21世纪经济报道 , 2021年广州全市医学检验产业规模近500亿元 , 在技术研发能力、经营企业数量等指标上排名全国前列 。
此外 , 据广州市生物产业联盟统计的数据 , 广州市医学检验可测试项目最高可达3000多项 , 服务网络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所在区域 , 产业整体排名全国第一 。
体外诊断方面 , 2020年 , 广州市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249家 , 全国排名第一;注册体外诊断试剂产品4038件 , 全国排名第四 。
由于产业发展起步早、基础好 , 广州诞生了金域医学、达安基因、万孚生物等一批医学检验行业龙头企业 。
奥密克戎疯狂变异,广州掏出秘密武器
文章图片
▲图源网络 , 仅供参考
这样的产业背景 , 为广州的核酸检测打下了坚实基础 。 以番禺为例 , 已经构筑起了“1520核酸采样服务圈”——
步行15分钟可达 , 排队等候不超过20分钟 。
从经济学视角来看 , “广州速度”背后 , 是坚实的“抗疫供应链”——
人、财、物的科学快速配置 。
3
城市温度与治理智慧
在抗疫这场攻坚战里 , 有资源 , 还只是速度的必要条件 。 要真正实现快 , 还得有强大的执行力 。
广州能这么快控制疫情 , 最大的功劳还在于一线医护人员、基层人员及志愿者 。 今年4月份的那波疫情 , 广州在四天时间里做完了三轮核酸——
4月9日晚接到任务后 , 中建八局集结了超1500名工人协助方舱搭建工作 。 以往一个月完工的方舱医院 , 他们要做到一周内建成 。
负责流调工作的侦查员 , 4小时内要完成个案调查 , 每人每天最多要梳理几万个流调报告 。
5月份那一波 , 为了完成“24小时核酸检测”的承诺 , 大白”们奋战到深夜 , 通宵达旦 。
这一次 , 听闻疫情来袭 , 一线人员同样第一时间就位 。 例如 , 截至7月9日 , 海珠区已组织近800名志愿者参与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 , 服务时数超3000小时 。
35℃以上的高温下 , 身着防护服的“大白”一坐就是一天 。
奥密克戎疯狂变异,广州掏出秘密武器
文章图片
一线人员行动迅速 , 还得老百姓愿意配合 。
广州人做核酸 , 那是出了名的积极——
采集站点还在搭建中 , 街坊就开始排队验核酸 。
不用防疫人员上楼催促 , 一切靠自觉 。
哪怕是凌晨做核酸 , 依旧有市民排长队 , 有序排查 。
奥密克戎疯狂变异,广州掏出秘密武器
文章图片
听到做核酸的消息 , 广州市民基本上都是穿上拖鞋戴上口罩就下楼了 。
简单、舒适、方便 , 这是广州人特有的低调 。
而老百姓愿意配合的背后 , 是这座城市特有的温度 。
这场抗疫 , 不是冷冰冰的 。
疫情一开始 , 广州就全面摸查封控、管控区域内特殊群体的就诊用药、生活等基本需求 。
这些特殊人群 , 包括透析患者、孕产妇、残疾人、独居老人、慢性病人等 , 都被一一照顾到 。
奥密克戎疯狂变异,广州掏出秘密武器
文章图片
在广州 , 也很少看到“天价蔬菜” 。 此前 , “广州管控区蔬菜包10元一袋”的话题 , 被无数人围观 。
你对我好 , 我对你更好——一个朴素的道理 , 在这场抗疫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
千万别小看这些简单的互动 , 这背后 , 是广州这座城市藏在深处的治理智慧——
在顶层设计上 , 构筑了“抗疫供应链” , 实现资源的高效调动 。
在基层架构上 , 拥有执行强、能吃苦的一线团队 。
在内心深处 , 有着“爱护人民”“方便人民”的炽热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