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手足口病多发,医生却说95%的宝宝不用治!除非发生这3种情况

进入夏季 , 天气湿热 , 宝宝皮肤娇嫩 , 容易出现各种皮疹 , 比如痱子、皮炎、湿疹……让妈妈们防不胜防 。
若宝宝出疹子的同时伴有低热、食欲减退、拒食 , 喊嘴痛或不时有手指探口的动作 , 家长一定要小心了 。
这时家长要查看宝宝口腔黏膜四周有没有红色的疱疹 , 还要仔细检查宝宝的手掌、脚心、屁股等部位 , 如果有可疑情况 , 要带宝宝及时就诊 , 切不可擅自喂药和乱涂抹药物 , 因为宝宝有可能是感染了手足口 。
夏季手足口病多发,医生却说95%的宝宝不用治!除非发生这3种情况
文章图片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 , 好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 。 全年均可发病 , 但夏秋季节会呈现明显的发病高峰 。 该病传染性强、传播快 , 极易造成大流行 。
手足口虽说是一种传染病 , 但家长也不要过于恐慌 , 因为它是一种自限性疾病 , 并不可怕 。
绝大多数患儿为轻型 , 以发热、口腔黏膜、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 。 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 。 部分病例可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 , 多在5-7天内自愈 , 预后良好 。
少数病例(小于3岁)病情进展迅速 , 发病后1-5天左右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 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 , 可致死亡 。
所以 , 如果孩子出现这些症状 , 家长要注意:
精神萎靡 , 嗜睡 , 呕吐 , 肢体抖动 , 抽搐 , 站立或坐立不稳;
呼吸急促 , 心率增快 , 出现手脚冰凉、皮肤出现花纹、心跳快等;
中重度缺水 , 表现为小便明显减少 , 泪液减少 , 眼窝凹陷或者囟门凹陷 。
夏季手足口病多发,医生却说95%的宝宝不用治!除非发生这3种情况
文章图片
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
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较多 , 可通过接触传播 , 比如接触病毒污染过的手、物品、餐具、玩具等 , 或接触到患儿的粪便、疱疹内的疱液 。 也可以通过空气飞沫 , 接触到含有病毒的呼吸道分泌物 。 或者经口—粪途径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 。
居家隔离时患儿家长应该如何做?
患儿精神好 , 症状轻微的 , 一般不需要住院治疗 , 医生诊断后会建议患儿居家隔离 , 也不需要吃药 , 家长按照要求做好看护和对症处理 , 孩子很快便会痊愈 。
孩子居家隔离时家长要注意:
1.严格隔离 。 自患儿确诊回家到痊愈(退热 , 斑疹消退或疱疹结痂)后七天都不要外出 , 更不能返校 , 也不能和其他儿童接触 。 家有两个孩子的 , 两个孩子要安置在不同的房间 , 不接触 , 餐具、玩具严格分开 , 不能共用 。
2.密切观察患儿病情 , 定时测量体温 , 留意患儿精神状态 。 若出现精神萎靡、烦躁、昏睡、肢体抖动、四肢冰凉、皮肤发花、呼吸增快、少尿等情况 , 可能提示病情加重 , 需紧急就医 。
夏季手足口病多发,医生却说95%的宝宝不用治!除非发生这3种情况
文章图片
3.饮食上 , 孩子口腔疼痛 , 不愿吃饭 , 家长可选一些温的、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 比如牛奶、稀米汤、水等 , 少量多餐 。 也可以稍微把食物冰一下 , 这样可以减轻患儿口腔的疼痛 。
4.衣服要选择宽松、透气、能吸汗的 , 减少对患儿皮肤的摩擦和刺激 。
5.皮肤护理 , 多数手足口病的皮疹不疼不痒 , 不用特别处理 。 个别皮肤发痒时 , 可以用炉甘石洗剂进行涂抹(药店可以买到) , 涂抹前要注意把炉甘石液摇匀 , 皮肤破了的地方不要抹 。 同时帮患儿修剪指甲 , 避免抓挠皮肤 。
6.体温处理 , 建议低热或患儿精神状态良好的 , 不使用退烧药 。 如果患儿因为发烧周身不适 , 可以口服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