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疾控中心发布提醒!

7月11日
昆明市疾控中心发布温馨提醒
提醒市民警惕野生菌中毒
昆明市疾控中心发布提醒!
文章图片
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众号截图
随着雨季的到来 , 各类野生菌已进入生长销售旺季 , 目前昆明市因误食有毒野生菌导致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 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 其中亚稀褶红菇、剧毒鹅膏类是昆明市中毒最严重的剧毒菌种 , 也是死亡率较高的毒菌 。
昆明市疾控中心发布提醒!
文章图片
亚稀褶红菇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华中、华东、华南和华北南部地区 , 在云南省多地均有分布 。 一般夏秋季生于阔叶树、针叶树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 。 亚稀褶红菇最典型的特征为:“灰帽子(菌盖) , 灰裤子(菌柄) , 伤变红 , 喜食肉(横纹肌溶解)” 。 菌盖灰色至灰黑色 , 菌柄灰白色至灰色 , 菌褶白色 , 子实体菌褶和菌肉受伤后缓慢变红 , 不变黑 。 亚稀褶红菇外形上与老百姓常食用的火炭菌很难分辨 , 误食后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肌肉痉挛性疼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血尿等 , 最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 甚至死亡 。
云南有6种剧毒鹅膏 , 昆明市最常见的有:致命鹅膏(俗名:白罗伞)、灰花纹鹅膏(俗名:麻母鸡)、黄盖鹅膏(俗名:黄罗伞) , 一般夏秋季生于各种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 。 剧毒鹅膏的共同特征是“头上戴帽、腰间系裙和脚上穿鞋” 。 由于致命鹅膏与可食用的白条盖鹅膏、灰花纹鹅膏与可食用的草鸡枞、黄盖鹅膏与可食用的红黄鹅膏外形上极为相似 , 容易误采误食 。 因剧毒鹅膏含有鹅膏肽类毒素可引起急性肝损害 , 鹅膏毒肽对人的致死剂量为0.1mg/kg体重 , 一个中等大小的子实体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 。 误食该菌后潜伏期长 , 具有假愈期 , 可导致多器官衰竭 , 病死率高 。
昆明市疾控中心发布提醒!
文章图片
昆明市疾控中心发布提醒!
文章图片
昆明市疾控中心发布提醒!
文章图片
由于可食用的野生菌经常和剧毒的菌种在同一季节生长在同一环境中 , 有时可食的和剧毒的外形十分相似 , 极易混淆 , 只有专业人员借助专业设备才能正确区分 。 为有效降低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发生 , 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广大人民群众:不采摘、不收购、不加工、不食用自己不认识、不能分辨的野生菌 。
来源: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莫开井
编审:沙兰梅
终审:周建军
【来源:掌上春城】
昆明市疾控中心发布提醒!】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