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亦有道

日前探望父亲的一位朋友,发现老人精神不振,一副病恹恹的样子 。询问原委,方知老人进补不当引起身体不适,眼下正遵医嘱在服用中药调理 。此事颇令人感慨 。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保健意识也随之增强,服用滋补品成了寻常之事 。从以前的粗茶淡饭到今天的滋补强身,乃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不过,凡事皆有自身规律,进补也不例外 。医生告诉我们,治病疗疾要辨症施治,对症下药,否则再贵重的药物也无济于事 。进补道理亦然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虚症”就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等 。“虚”既不同,“补”也有别 。倘若不问青红皂白,不管自己虚与不虚,抑或虚在哪里,买来补药就吃,那就很可能事与愿违 。实际上,因为进补不当而引发身体的种种不良反应,即所谓“补出毛病”的情形并非鲜见 。尤其值得一说的是,今天有不少孩子,因为家长的溺爱,小小年纪就加入了“进补一族”,结果导致孩子出现了性早熟等生长发育中的异常现象 。
【补亦有道】我们应当明白,一是并非人人都需要进补,尤其是青少年,更不能将进补当成强身健体的捷径;二是即使体质虚弱者需要进补,也应先问医生“怎么补”、“补什么”,然后“对虚下补”,才能补得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