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情人节有什么风俗?这10个传统习俗很多人都不知道( 二 )


七夕情人节风俗之5、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 。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 。
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 。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
七夕情人节风俗之6、供奉“磨喝乐”
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 。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 。其实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乐,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致 。磨喝乐的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与真的小孩于相上下 。制作的材料则有以象牙雕镂或用龙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乐的装扮,更是极尽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绘木雕为栏座,或用红砂碧笼当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宝石来装饰,一对磨喝乐的造价往往高达数千钱 。
七夕情人节风俗之7、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 。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 。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 。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 。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 。如少女们希望长得美丽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 。玩到半夜始散 。
七夕情人节风俗之8、贺牛生日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
七夕情人节风俗之9、拜魁星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 。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殊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 。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
根据民间传说,魁星爷生前长相奇丑,脸上长满斑点,又是个跛脚 。有人便写了一首打油诗来取笑他:不扬何用饰铅华,纵使铅华也莫遮 。娶得麻姑成两美,比来蜂室果无差 。须眉以下鸿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 。莫是檐前贪午睡,风吹额上落梅花 。相君玉趾最离奇,一步高来一步低 。款款行时身欲舞,飘飘度处乎如口 。只缘世路皆倾险,累得芳踪尽侧奇 。莫笑腰枝常半折,临时摇曳亦多姿 。
然而这位魁星爷志气奇高,发愤用功,竟然高中了 。皇帝殿试时,问他何脸上全是斑点,他答道:“麻面满天星”;问他的脚为何跛了,他答道:“独脚跳龙门” 。皇帝很满足,就录取了他 。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传说,说魁星爷生前虽然满腹学问,可惜每考必败,便悲愤得投河自杀了 。岂料竟被鳖鱼救起,升天成了魁星 。因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运,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读书人都郑重的祭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