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情人节有什么风俗?这10个传统习俗很多人都不知道

七夕情人节有什么风俗?这10个传统习俗很多人都不知道

喜欢和恋人一起过七夕情人节的你,或许对于七夕情人节并不是非常了解,七夕情人节有什么风俗呢?这10个传统习俗很多人都不知道,下面就和撩妹网小编一起看看七夕情人节都有什么样的风俗吧!
七夕情人节风俗之1、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 。《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 。”《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 。世谓之穿针楼 。”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 。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 。土民之家皆效之 。”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 。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
七夕情人节风俗之2、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 。魏武帝仍旧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 。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 。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立刻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 。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 。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心中的郁闷 。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 。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 。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炫耀自己腹中的才学 。晒肚皮也就是晒书 。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炫耀财富的机会 。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 。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 。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
七夕情人节风俗之3、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 。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 。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
七夕情人节风俗之4、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 。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 。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 。”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 。”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