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巫山:小脆李成乡村振兴大产业

本文转自:人民网-重庆频道
人民网重庆7月16日电(刘政宁、夏祥洲)7月 , 在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柑园村 , 村民们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凌晨3点开始采果 , 4点过秤 , 5点分级、打包、打印订单……直到临近正午 , 物流车开始将统一包装的脆李礼盒运往全国各地 。
巫山县位于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地带 , 适宜的光照、气候、海拔、土壤等为脆李生长提供良好条件 。 因脆李具备皮薄肉厚、质地脆嫩、汁多味香、营养丰富等特色 , 曾先后被评为“中华名果”“全国优质李金奖”“中国气候好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和国家区域优势公用品牌 , 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
目前 , 巫山县脆李种植主体6万余户 , 规模达30万亩 , 遍及23个乡镇222个村 , 带动农民15万余人增收致富 , 其中脱贫户10130户3.43万余人 。 2022年 , 巫山县脆李预计产量13万吨 , 产值17亿元 。
重庆巫山:小脆李成乡村振兴大产业
文章图片
回乡种李的彭斌成了种植大户 。 夏祥洲摄
5年前 , “90后”彭斌回到老家 , 接手管理父母的十亩果园 。 如今 , 这片脆李园已经被他打理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 由于品质好 , 脆李的单价最高可卖到四五十元一斤 , 每年为一家人带来的收入超过20万元 。
“把李树当员工管理 , 我也是CEO!”在自媒体平台上 , 彭斌时常分享种植心得和管理技术 , 拥有了数千名粉丝 , 他的“斌”糖李品牌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 。
彭斌介绍 , 得益于高品质带来的高收益 , 种植户们提升品质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 这些年 , 巫山脆李的品质管理越来越好 , 从越冬管理 , 到花期育肥 , 再到生长全周期的土壤控水、雨季覆膜……都离不开来村帮扶的农技专家的支持 , 今年大规模推广的覆膜避雨技术 , 当地政府还提供了补贴 。
重庆巫山:小脆李成乡村振兴大产业
文章图片
特色悬崖酒店 。 王成伟摄
如今的柑园村 , 已累计种植脆李2800亩 , 成为产业发展的示范村 。 脆李产业的红火 , 也推动着当地乡村旅游和周边产业的发展 。 柑园村一旁的权发村抢抓机遇 , 打造特色悬崖酒店 。 酒店视野开阔 , 可以白天坐看长江 , 夜晚抬头可以看星空 , 每到夏季游人如织 。
连日来 , 每到中午饭点 , 奉节小伙陈林就会驾驶着黑色SUV , 在柑园村脆李收购点转悠 。 车载喇叭循环播放广告词:“盒饭盒饭 , 卖盒饭!”
重庆巫山:小脆李成乡村振兴大产业
文章图片
陈林在柑园村售卖盒饭 。 夏祥洲摄
去年 , 陈林来柑园村看望做脆李物流生意的妹妹时 , 看到客商和村民忙得都没有时间做饭 , 于是萌生了来此卖盒饭的想法 。 今年6月28日 , 陈林将家中的锅碗瓢盆、蒸箱、炒菜炉等整整两车设备 , 搬到了在柑园村租来的民房内……他做的盒饭两荤一素售价12元 , 物美价廉 , 颇受欢迎 。
重庆巫山:小脆李成乡村振兴大产业】据了解 , 接下来 , 曲尺乡将以山水为景 , 以花果为媒 , 进一步打造“赏春花、夏摘果”的乡村旅游品牌 。 重庆市也将巫山脆李作为区域公共品牌在三峡库区6个区县推广 , 为三峡库区乡村振兴再添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