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 寿宁:“归雁返巢”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本文转自:闽东日报
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 寿宁:“归雁返巢”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文章图片
盛夏的寿宁县坑底乡浩溪村 , 山地上林木矗立 , 层绿叠嶂 。 在一片松树林下 , 返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80后”青年徐财相正与村民查看中药材岗梅的长势 。
乡村振兴 , 人才是关键 。 寿宁县坚持党建引领 , 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 , 拓宽选人视野 , 创新用人机制 , 大力回引在外优秀人才 ,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 培育出许多乡村振兴先进典型 , 实现了“回引一个人 , 改变一个村” 。
示范引领
打造致富产业×
浩溪村是坑底乡第二大行政村 , 过去村里产业单一 , 村民增收困难 。 长期在外经商的徐财相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 希望能为家乡做些事 。 在2021年换届选举中 , 徐财相被动员回村参选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 , 并成功当选 。
如何让村民增收致富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 他曾在漳州、福安等地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 , 而浩溪村周边有着成片松树林 , 何不用来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呢?
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 寿宁:“归雁返巢”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文章图片
浩溪村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
说干就干 。 徐财相针对浩溪村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 请教了许多中药材种植专家 , 选择最适合的品种 。 同时 , 以村党支部领办的方式 , 成立中草药种植合作社 , 将村民纳入合作社共同发展 , 试种岗梅 。 经过不断摸索 , 300多亩岗梅试种成功 。 此后 , 经他鼓励 , 不断有村民加入种植队伍 , 大家准备将岗梅扩种到1000亩 。
在下党乡下党村一个温控大棚里 , 村党支部书记王明秀正与社员交流花菇生产情况 。 这样的大棚共有9个 , 种植着11万筒花菇 , 这是由村党支部成员领办的新兴产业 , 产品热销福州、杭州等城市 。
热销海内外的“下乡的味道”茶叶也是在王明秀等人的努力下发展壮大的 。 2013年 , 王明秀返乡创业 , 牵头出资吸收贫困户和茶农入股 , 成立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 注册梦之乡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和“下乡的味道”商标品牌 , 办起茶叶加工厂 , 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 , 标准化种植、生产 , 统一推广和销售茶叶 , 实现茶农与村财双增收 。
2016年 , 王明秀还牵头创办寿宁县茶叶民宿农民专业合作社 , 制定下党民宿卫生和服务标准 , 为各民宿统筹客源 , 规范分配营业利润 , 进一步提升了下党民宿业服务质量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 示范引领的作用是无声的号召 。 ”寿宁县相关负责人说 , 通过回引能人村主干带头 , 寿宁培育出了一批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 , 发展出一个个特色致富产业 , 并与村民建立利益联结关系 , 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 , 形成“培育一批能人、振兴一方产业、繁荣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良性循环 。
凝心聚力
让山乡换新颜×
走进设施齐全、充满童趣的犀溪镇仙峰村幼儿园 , 只见宽敞的操场上 , 孩子们正在快乐地玩耍 。
这里原本是小学旧址 , 撤点并校后荒废多年 。 村里100多名适龄儿童只能送往犀溪镇或城关的幼儿园就读 。 在外经商的叶柏金被村民动员回村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 新班子要干好的第一件事就是全村人迫切需要解决的儿童上学难问题 。
他与乡村振兴指导员叶秋玉垫资10多万元 , 修缮、改造旧小学 , 聘请教师 , 设立村办幼儿园 。 当年9月 , 幼儿园顺利开班 , 40多个村民将在外就读的孩子送到村办幼儿园就读 。
仙峰村的改变不仅于此 。 近年来 , 叶柏金带领村“两委”发动村民进行环境卫生整治 , 开展“最美庭院”评比 , 筹资500万元完成全村756座房屋的外立面改造 。 村级卫生所、生态停车场、仙峰公园、公厕、新村委楼等逐个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