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相对于儿童手足口病 , 成年人的症状较轻 , 也不会导致明显的并发症和造成生命危险 , 但也需要重视 。 因为成人活动范围大、携带病毒量多 , 和小孩接触时更容易成为隐形的传染源 。
此外 , 由于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 得过一次手足口病后 , 有可能再次感染 。
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1.勤洗手
大人和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要洗手 , 大人处理完宝宝的尿片、粪便后也应洗手 。 有效洗手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 。
2.常通风
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 , 减少病毒停留 。
3.吃熟食
不要让宝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
4.晒太阳
宝宝的玩具、衣服、被褥等要多晒太阳 。
5.勤消毒
宝宝的餐具、玩具、排泄物、家庭环境等应勤消毒 。
6.离病人
不要让宝宝和疑似手足口病、急性肠胃炎的病人亲密接触 。
7.远人群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 。
8.种疫苗
6个月-5岁儿童接种EV71疫苗能安全、有效地预防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重症和轻症病例 。
9.强身体
注意孩子的饮食、睡眠 , 适当锻炼、增强免疫力 。
▌疱疹性咽峡炎
近期 , 手足口病的“表兄弟”疱疹性咽峡炎也出来“溜达”了!它引起感染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季节……和手足口病都是一样一样的 ,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有什么关系?一起来看→
这两个病有什么关系?
疱疹性咽峡炎也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 主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 , 和感染手足口病的病毒一致 , 所以这两个病也算是“近亲” 。
同样 , 疱疹性咽峡炎夏秋季为高发季 , 可因不同型别的病毒重复感染多次发病 , 也是自限性疾病 , 多见于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 , 潜伏期3—5天 。
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出现在口腔咽峡处 , 手足口病的则是口腔、手足臀处均可能有疱疹 , 咽痛症状没有疱疹性咽峡炎那么严重 。
认识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
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 , 传染性很强 , 传播快 , 遍及世界各地 , 呈散发或流行;
夏秋季为高发季节 , 一般主要侵犯1-7岁的一个小孩 , 尤其是五岁以下三岁以下的孩子特别多见 。
当我们的宝宝劳累过度、活动量大或者有过敏体质 , 突然出现气温变化受凉了 , 还有一些物理化学刺激等 , 使孩子的免疫力低下了就容易患此病 。
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
疱疹性咽颊炎患儿一般在突然间会出现高热 , 潜伏期是3-10天左右 , 大概24-48小时可以达到高峰 , 最高的时候体温有39-41度;有的孩子可能会头疼、嗓子不舒服 , 有的孩子身上会肌肉酸疼;一般比较小的孩子可能会有呕吐、拒食、不吃奶了 , 甚至有的特别严重的孩子可能会有高热惊厥的表现 , 因为孩子有发热 , 所以就有可能出现抽搐 。
除了发热之外 , 最典型的症状就出现在咽部 , 一般表现为咽部充血 , 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数个(少则1~2个 , 多达10余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 , 周围绕以红晕 。 2~3日后红晕加剧扩大 , 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 。 此种黏膜疹多见于扁桃体前柱 , 也可位于软腭 , 悬雍垂 , 扁桃体上 , 但不累及齿龈及颊黏膜 。
临床是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 。 这个病它是自限性的 , 一般的病程4-6天 , 重者可至2周 , 预后是比较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