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良方两味药,专治肝火犯胃,还能抗炎、镇痛、抗肿瘤、抗抑郁

【一个良方两味药,专治肝火犯胃,还能抗炎、镇痛、抗肿瘤、抗抑郁】一个良方两味药,专治肝火犯胃,还能抗炎、镇痛、抗肿瘤、抗抑郁

文章图片

一个良方两味药,专治肝火犯胃,还能抗炎、镇痛、抗肿瘤、抗抑郁

对于中医来说 , 五行学说不仅仅只是源于生活 , 而且还指导着中医的开方治病 。 比如 , 按照中医五行学说来看 , 肝胆病容易传变到脾胃 , 为什么呢?因为肝胆属木 , 脾胃属土 , 而从五行生克的关系来说 , “木克土” 。 而从中医辨证的角度来说 , 的确有肝火犯胃等肝胆病传变到脾胃的病证 。 而治疗这一病证的 , 却有一个奇效良方 , 此方一出 , 后世医家对它十分推崇 , 而且至今在临床上依然备受医家喜爱 , 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左金丸 。
左金丸光听名字就觉得十分带劲儿 , 那么 , 这个左金丸究竟是由哪些中药组成的呢?一般人可能觉得这种含金量很高的古方 , 肯定有很多味中药 , 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 这个左金丸的药物组成却很少 , 主要由“黄连六两 , 吴茱萸一两”两味中药组成 。 使用方法是 , 将这两味中药 , 研为细末 , 水丸或者蒸饼为丸 , 白汤下五十丸 。 左金丸现代有中成药 , 现代用法是每次6g 。 左金丸具有“清肝泻火、降逆止呕”的作用 , 尤其适合肝火犯胃证 , 临床上常以“胁肋疼痛 , 嘈杂吞酸 , 呕吐口苦 , 舌红苔黄 , 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
对于左金丸的配伍 , 如果觉得它很平淡 , 那么它的配伍秘诀就是 , 全方以黄连为君药 , 主要起到清肝泻火的作用;以吴茱萸为佐药 , 主要起到降逆止呕的作用 。 但是左金丸的配伍就这般简单吗?并不是 , 方中君药黄连主要发挥了几个角色 , 一个是清泻心火以泻肝火 , 所谓“实则泻其子” , 肝火得清 , 自然不会横逆犯胃 , 二个是清胃火 , 胃火降则其气自降 , 标本兼顾、一举两得 , 对于肝火犯胃所致的呕吐吞酸尤其适宜 。 方中佐药吴茱萸 , 妙用有四 , 一是吴茱萸辛热疏利 , 取其下气之用 , 佐助君药黄连和胃降逆;二是其性辛热 , 开郁力强 , 反佐于大剂寒凉药中 , 非但不会助热 , 还能使肝气条达、郁结得开;三是能够制约黄连的苦寒之性 , 使得全方能够泻火而没有凉遏之弊端 , 四是引黄连药性入肝 。 总体来说 , 左金丸辛开苦降 , 寒热并投 , “泻火而不凉遏 , 温通而不助热” , 整个配伍原则相反相成 , 可使肝火得清、胃火得降 , 诸证自愈 。

左金丸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 , 在《丹溪心法》中主要用于治疗肝火胁痛 。 不过要谈及左金丸的源流 , 可能要比朱丹溪更早 。 在宋代的《圣济总录》中 , 记载了两个方剂 , 都是由黄连和吴茱萸组成 , 只不过剂量不一样 , 一个是“黄连一两 , 吴茱萸半两”的甘露散 , 主要用于治疗暑气 , 另一个是“黄连一两 , 吴茱萸半两”的茱萸丸 , 主要用于治疗产后赤白痢疾日久 , 脐腹疼痛 。 而比《圣济总录》更早的《太平圣惠方》中 , 记载的有一个茱萸丸 , 由“吴茱萸二两 , 黄连二两”组成 , 主要用于治疗水泻不止 。 但是这三个方剂并没有成为千古名方 , 但是朱丹溪将黄连和吴茱萸的比例改为六比一 , 遂成经典 。
对于左金丸的配伍 , 一寒一热 , 为什么非要用黄连与吴茱萸搭配呢?把黄连换成黄柏、黄芩可以吗?或者把吴茱萸换成干姜可以吗?我们先来看看能否把寒药中的黄连换成黄柏或者黄芩与吴茱萸搭配?有医者研究指出 , 黄芩气薄味轻 , 主归肺胃经 , 善清上焦之湿热 , 黄柏苦寒沉降 , 主归肾与膀胱经 , 善清下焦湿热 , 左金丸方中主治的病位在肝、在胃 , 属中焦 , 黄芩、黄柏与吴茱萸配伍 , 不能使药直达病所 , 而选用黄连入心胃经 , 既体现实则泻其子 , 又能直泻胃火 , 因此黄芩黄柏二药无可匹敌黄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