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干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细胞瘤临床特点( 二 )


在有限的23个月随访时间内 , 8例患儿出现死亡(80%) 。 因此 , 儿童患者与成人相比:肿瘤位于脑干部位较多 , 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 , 预后均较差 。 本研究8例患儿平均发病年龄8岁 , 与既往研究相近 。 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首选磁共振平扫加增强 。 本研究中肿瘤位于脑桥较多 , 共5例;肿瘤以实性成分为主 , 较少出现囊变(2/8);瘤周水肿(6/8)广泛存在 。
同时结合近年文献对儿童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细胞瘤的MRI序列研究 , 我们发现此类患者的磁共振影像学特征有以下特点:
①肿瘤形态大多较规则 , 主要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 , 明显不均匀 , 边界较清楚 。 肿瘤生长侵袭性较快时 , 边界不清 。 可有一定程度的瘤周水肿 , 水肿带一般较窄 。
②因中线结构为脑脊液循环的关键通路 , 当肿瘤占位效应明显时 , 可致脑脊液循环受阻引起脑积水 。
③增强扫描强化较常见 , 可呈点状、环形强化 , 边缘多出现明显强化 , 部分病例可表现为无增强 。
④因肿瘤恶性程度高 , 影像上易出现囊变、坏死、出血等改变 。
⑤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 , DWI)显示肿瘤轻度扩散受限 , 与高级别胶质瘤特征相符 。
⑥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ynamicsusceptibilitycontrastperfusionweightedimaging , DSC-PWI)肿瘤部位与周围正常脑组织相比 , 多表现为高灌注 。 病理学主要表现为肿瘤细胞形态多样:以低级成分为主的肿瘤细胞异型性小且细胞间密度小 , 背景内常为疏松黏液样 , 围绕血管生长;以高级别成分为主的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 , 核分裂象多见 , 血管增生明显 , 瘤内均可见地图样坏死 。
免疫组化提示瘤细胞均表达H3K27M(+)和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Olig2)(+) , 不同程度的ATRX、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 , GFAP)和p53(+) , 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dehydrogenase-1 , IDH-1)和组蛋白3上的第27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trimethylationoflysine27onhistone3 , H3K27me3)(-) 。 其中 , H3K27M组蛋白位点突变 , 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 而本组病例均可见H3K27M突变 , 突变导致了基因表达改变 , 抑制了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并促进肿瘤生成 。
本研究标本病理结果统计发现 , 细胞增殖指数Ki67阳性率范围(20%~60%) , 平均阳性率40.6%±14.7% , 高Ki67提示预后不良 。 而ATRX突变均未见突变 , 与文献有所出入 , 有待进一步研究 。 有研究发现 , 此类患儿的预后取决于肿瘤侵犯的部位 , 特别是脑干部位的预后较差 , 而与肿瘤的病理学类型及分级无关 。 肿瘤的预后与术中肿瘤切除率没有明显相关性 。
近来研究认为此类型肿瘤在儿童中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式 。 本次研究的8例患儿 , 6例在随访时间内出现死亡 , 其一是因为肿瘤位置深 , 术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 其二是肿瘤复发进展快 , 随访的患儿影像学检查提示平均3.4个月即可见肿瘤复发 。 通过文献复习后 , 目前认为不利的预后因素包括有:桥脑梗死 , 高Ki67指数 , 颅神经病变 , 以及合并短暂的前驱症状 。
SZYCHOT等认为 , 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的质地更均匀与预后差有关 , 纹理参数正像素平均值(meanofpositivepixels , MPP)是儿童弥漫性中线胶质瘤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 , OS)最具预测性的标志 。 目前针对此类型肿瘤的治疗是当今研究热点 , 本研究中3例患儿在术后第3个月行规范化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方案 , 仍出现了肿瘤复发 , 因本研究患儿术后行辅助治疗的例数较少 , 目前暂无法得出有效结论 , 有待于进一步收集病例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