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冤枉“牛奶蛋白过敏”的孩子,只是因为瘦小而已……( 二 )


常用的过敏原检测方法一个是皮肤点刺试验 , 另一个是体外试验免疫测定法(常用的是荧光酶免疫分析法) 。
那些被冤枉“牛奶蛋白过敏”的孩子,只是因为瘦小而已……】皮肤点刺试验 , 可用于评估疑似IgE介导的食物过敏 。 它的优点在于价格低 , 可重复性好 , 但结果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 。 结果判读以皮肤产生的风团大小 , 以及与对照组比较来进行 。 有存在假阳性结果的可能;阴性结果的预测准确性高 , 可以较准确的排除IgE介导的过敏反应 。
那些被冤枉“牛奶蛋白过敏”的孩子,只是因为瘦小而已……
文章图片
需要注意的是 , 单一的阳性结果并不能准确预测临床过敏的真实情况 , 还需要结合年龄以及数值的高低程度、临床病史来综合判读结果 。 另外 , sIgE数值的高低也很难准确反映过敏的严重程度 。
总的来说 , 过敏试验(皮肤点刺/sIgE抗体)一定要结合具体的临床病史来选择和解读 , 因为结果"阳性"并不一定代表临床过敏 。
2022版中国指南也提到了 , 不推荐使用IgG和IgG4水平 , 以及单纯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 来做为指导回避食物的依据 。 所以 , 食物不耐受的检测何时能休?
要诊断IgE介导型的牛奶蛋白过敏 , 需要结合临床病史与实验室检查结果 。 对于有临床病史的孩子 , 可以采用皮肤点刺和/或血清特异性sIgE抗体检测 , 并在有指征时予以口服食物激发试验(OFC) 。
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诊断取决于仔细详细的临床病史和检查 , 因为目前没有可用的诊断测试在评估中是有用的 。 尝试性回避饮食和牛奶蛋白重新引入仍然是诊断的金标准 。
具体方法:先尝试性回避牛奶蛋白2-6周 , 症状缓解 , 再口服牛奶蛋白激发试验 , 症状复现 , 可予确诊 。
可以看到 , 两种过敏类型的确诊重点都落在"再次激发后症状复现"这一点 。 然而在临床上 , 这个诊断流程是有难度的 。 食物回避很方便也容易执行 , 但口服激发是有难度的 。 一是家长的依从性不高 , 二是试验前的评估可能认为激发试验风险高于确诊的必要性 。 是否必须施行激发试验 , 须由医生权衡利弊 。
回避牛奶蛋白后症状缓解 , 是不是可以确诊孩子有牛奶蛋白过敏呢?这种判断方法有一定道理 , 但其实是有局限性的 。 只有回避后症状缓解 , 激发时症状再现 , 才能作为最终诊断的参考依据 。
简单来说 , 判断过敏严重程度的依据不是临床症状的轻重 , 而是过敏反应造成的结果 。
举例几种严重的过敏:因肠道吸收不良导致的生长发育障碍;因喉头水肿造成呼吸困难 , 或者过敏性休克 , 威胁到了生命生存质量 。
答案是:会 , 但很不常见 。
牛奶蛋白过敏导致的生长发育受限 , 是属于重度的牛奶蛋白过敏类型 。 儿童除了身高体重不达标 , 同时还可合并有营养性的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营养性疾病 。
那些被冤枉“牛奶蛋白过敏”的孩子,只是因为瘦小而已……
文章图片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营养性的生长发育障碍必须由医生评估后诊断 , 而不能仅凭家长的主观感受 。牛奶蛋白过敏在儿童中只占很小的比例 , 而重度过敏又只占这部分儿童中非常小的比例 。 仅因为孩子身高体重不达标 , 就让孩子去回避牛奶蛋白 , 缺乏综合的评估以及足够的科学依据 。
首先 , 对生长曲线的持续性监测是必要的 。 我国的指南也推荐0-2岁儿童使用WHO的多中心生长曲线做为参考 。
此外 , 临床上有很多工具可供医生使用 。 比如体重/身高、BMI值、Z评分等 , 对甄别营养不良的儿童都具有较好的敏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