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县“一二三四五”工作法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本文转自:商丘日报
柘城县“一二三四五”工作法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文章图片
美丽的柘城乡村 。 本报融媒体采访人员蒋友胜摄
今年上半年 , 柘城县乡村振兴领域喜报频传:柘城县顺利通过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验收 , 喜获全省特色产业发展示范县、全省肉牛养殖大县 , 柘城韭菜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 柘城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 , 坚持“一二三四五”工作方法 , 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目标 , 持续加压、强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水平、乡村振兴开新局 。
具体来说 , “一二三四五”工作法分别指完善机制、用好队伍、打通堵点、强化落实、明确任务 。
完善“一个机制” 。 即完善“月攻坚、季考评”工作机制 , 扎实推进“周走访、月攻坚、季考评、年奖惩”工作机制 。 “周走访” , 即每周至少抽出一天时间 , 所有干部深入一线 , 走访脱贫村、脱贫户(监测户);“月攻坚、季考评” , 进一步强化精准指导、督促检查、追责问责 , 使之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
柘城县“一二三四五”工作法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用好“两支队伍” 。 用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队伍 。 发挥关键少数的以上率下作用 , 县级领导干部、各乡镇(街道)、县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约120人 , 每人分包一个脱贫村 , 作为主要责任人 , 明确任务 , 压实责任 。 用好专业专职年轻干部队伍 。 发挥专业人员的攻坚作用 , 组建以70名年轻干部为队员的“柘城县乡村振兴青年突击队” , 常态化专业专职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 专业化的年轻干部队伍既是“突击队” , 又是“应急队” 。 强化业务培训 , 培养全能型、复合型人才队伍 , 在一线锻炼、在一线成长 , 有效解决部分基层干部能力素质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问题 , 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
打通“三个堵点” 。 一是打通机制不畅的堵点 。 坚持问题导向 , 把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机制落到实处 。 二是打通政策棚架的堵点 。 重点把省《“四个不摘”主要政策举措调整优化清单》中涉及该县的100项政策举措 , 特别是20个行业部门的帮扶政策和监管政策落到实处 。 三是打通作风不实的堵点 。 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一线 , 以过硬的作风 , 带着大家干、做给大家看 , 杜绝浮在面上、流于形式的不良作风 , 做到抓好一班人、带动一群人、影响多数人 。
强化“四个不变” 。 按照“四个不摘”要求 , 即原驻村第一书记不变 , 原对口帮扶单位不变 , 原帮扶责任人不变 , 原规定的各项职责不变 。 帮扶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严格落实包村联户机制 , 联系1个脱贫村 , 帮扶不少于3户 , 组织本单位帮扶人员走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 。 严格落实监测户必须由国家公职人员帮扶工作要求 , 帮扶人员原则上由县直单位选派 。 各行业部门成立工作专班 , 加强与上级部门对接 , 确保各项政策及时跟进、迅速推进 。 根据省《“四个不摘”主要政策举措调整优化清单》 , 持续开展大排查 , 确保各项帮扶政策精准落实到户到人 。 围绕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两大目标 , 精心实施“四个精准”工程 , 坚持精准选任、精准培训、精准管理、精准考核 , 突出选人精准化、培训专业化、管理规范化、考核科学化 , 为乡村振兴打造不走的工作队 。 全县现有驻村第一书记481人 , 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 , 调整优化驻村工作队142个48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