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消化内镜高手组团在汉PK人工智能!揪出早期胃癌,上演“人机对决”( 二 )


国内消化内镜高手组团在汉PK人工智能!揪出早期胃癌,上演“人机对决”
文章图片
国内消化内镜高手组团在汉PK人工智能!揪出早期胃癌,上演“人机对决”
文章图片
国内消化内镜高手组团在汉PK人工智能!揪出早期胃癌,上演“人机对决”
文章图片
参赛医生们全神贯注投入比赛
最终 , 经过3个小时的激烈比拼 , 获得2022(第二届)精灵杯全国早期胃癌诊断大赛前3名的分别是:来自济南市中心医院的朱晓妍获得选手组第一(75.92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李为光(75.71分)夺得第二名;重庆市人民医院史立伟(74.15分)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 。
而内镜精灵作为神秘0号参赛选手 , 在高手云集的大赛中获得了84.67的最高分(内镜精灵不参与选手获奖 , 只计算排名) , 在精彩纷呈的“人机对决”中上演“机智过人”的精彩一幕 。 赛后组委会为本次大赛的参赛选手颁发荣誉证书、奖杯和参赛奖品 。
国内消化内镜高手组团在汉PK人工智能!揪出早期胃癌,上演“人机对决”
文章图片
一等奖获得者:济南市中心医院朱晓妍医生
“内镜精灵今年的比赛成绩非常优秀!和2020年第一届比赛获得第三名的成绩相比 , 说明经过两年时间 , 它的实力又有了长足进步!作为内镜医师的‘第三只眼’ , 内镜精灵能及时提醒医生不要放过检查死角 , 尽早识别可能有问题的消化道部位 , 辅助识别诊断病灶并进行分型 , 显著提高病灶诊断准确性、实现手术决策最优化 。 这个好帮手未来将会造福全人类!”于红刚教授在会后说道 。
识别胃癌 , AI是医生得力助手
“早期胃癌的诊断一直是临床的难点和痛点 , 设计内镜精灵的目的 , 就是帮助医生来早期发现肿瘤 。 ”作为“内镜精灵”研发团队的负责人 , 于红刚教授介绍 , 目前我国消化道肿瘤高发 , 消化道癌主要包括: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 , 这三种癌 , 尤其胃癌 , 在早期发现五年生存率90% , 一旦发展到中晚期 , 治疗费用高 , 过程痛苦且漫长 , 且五年生存率低 。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 。 因为只有早期发现肿瘤 , 治疗效果才截然不同 , 不仅可以通过内镜手术完整切除 , 而且也能做到完整微创 , 对病人来说有巨大意义 。 ”
“由于基层的技术及医护资源受限 , 加上胃癌的早期诊断本身就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如果利用内镜精灵来筛查 , 极为利于胃癌早期发现 。 ”于红刚教授介绍 , 以往识别胃早癌靠的是医生 , 但有时候病灶很微小 , 或者病灶藏得很隐秘 , 往往导致医生有时候难以鉴别 。 而一般临床培养一个高水平的胃早癌诊断医生 , 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 , 培养过程也很艰难 。 “而内镜精灵能够做到 , 不论是哪个层级的医生 , 即使在最偏远的地区 , 只要在它的辅助下 , 医生就可以完成一台高质量高水平的内镜检查 , 可以避免检查盲区 , 并且主动识别消化道早癌 , 尤其是胃早癌 。 ”于红刚教授颇为自豪地说道 。
“对癌症来说 , 并不是通过好的生活习惯就能避免 , 实际上是需要通过胃肠镜检查 ,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才能进行有效的防治 。 ”最后 , 于红刚教授提醒 , 所以大家要做的就是提高做胃肠镜的检查频率 , 他建议超过40岁的人群 , 最晚从50岁开始 , 最好保持1-2年做一次胃镜 , 5-10年做一次肠镜的频率 。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