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中心医院团队完成全省首台抗核磁起搏器植入术

本文转自:红网
红网时刻新闻7月31日讯(通讯员王成明)7月20日 , 株洲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在欧阳繁主任的带领下 , 全力协作 , 完成了我省首台Intica5HF-TQP抗核磁起搏器植入术 , Intica5HF-TQP抗核磁起搏器的左室电极采用的是最先进的CRTD-DF4左室四极电极 ,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 该手术的成功再次体现了株洲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的临床技术能力和诊治水平 , 彰显了中南大学与株洲市人民政府共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的品牌价值 。
株洲市中心医院团队完成全省首台抗核磁起搏器植入术
文章图片
今年年近八旬的患者唐阿姨 , 4年前反复出现胸闷、气促 , 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功能IV级 , 经过标准化的药物治疗 , 症状仍进行性加重 , 甚至晚上不能平卧入睡(呼吸困难) , 因此反复住院 , 且住院越来越频繁 , 生活质量越来越低 , 以致唐阿姨非常苦恼并逐渐对治疗感到信心不足 。 欧阳繁主任组织心血管内科医生及护士长集体讨论后(医护同程) , 一致认为唐阿姨有植入CRTD的强烈指征 。
株洲市中心医院团队完成全省首台抗核磁起搏器植入术
文章图片
部分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的患者同时存在心脏收缩不同步 , 进一步削弱了心脏的功能 , 导致药物治疗效果差 , 且增加了恶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甚至导致死亡的风险 。 CRTD便应运而生 , 它同时具备了CRT(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和ICD(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的功能 , CRT可以保证心脏的左右心腔重新恢复同步收缩 , 同时减少由于心脏扩大导致的瓣膜返流 , 从而改善心衰症状、逆转心脏扩大;ICD则可以自动识别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并及时终止 , 挽救患者的生命 。 CRTD正是将以上两种功能合二为一 。 由于术中既要把左室电极准确放入病人的冠状静脉内(每个患者的冠状静脉变异性大) , 右室起搏除颤电极及右房电极分别放入右心室和右心房 , 又要在手术过程中根据病情设置起搏除颤等各项参数 , 因此手术难度及风险较大 , 属于目前心脏介入领域的顶尖技术之一 。 部分CRTD不能对抗磁场 , 植入后不能做核磁共振检查 , 为以后检查某些疾病带来困难 , 现已有抗核磁的CRTD , 更具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
经过心血管内科团队对诊疗方案的审慎考虑和选择 , 决定植入CRTD-DF4左室四极电极抗核磁起搏器 , 并选择性价比高的品牌以尽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 给患者充分做好术前评估、充分抗心衰、完善术前准备并做好手术预案后 , 于7月20日完成手术 。
株洲市中心医院团队完成全省首台抗核磁起搏器植入术】近年来 , 在院领导班子的领导及心血管内科欧阳繁主任的带领下株洲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高速发展 , 很多技术从无到有 , 如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ICEF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术、卵圆孔封堵术、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器植入术等 , 填补了市内乃至省内的空白;很多技术从弱到强 , 如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起搏器植入术、房颤射频消融术、心血管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水平等 。 这些技术的发展 , 为心血管内科注入了新的动力 , 提高了医疗技术 , 优化了服务质量 , 确保了医疗安全 , 促进了医患和谐 , 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 有力推动了株洲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