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运动成为长寿的“绊脚石”,究竟哪种更长寿?

长寿 , 一直是人类奋力追求的目标 , 尤其对于老人来说 , 因为年龄的上升 , 身体机能下降 , 对于健康长寿的渴望和需求也会越来越强烈 。
因此 , 大多数老人在晚年的时候 , 都会秉持一套自己的“长寿方式” , 主要分为两种:
有一部分老人为了长寿 , 坚信运动带给人健康 , 于是养成“每天锻炼”的习惯 , 觉得这样可以长寿;
而有一部分老人 , 则坚信“老而求稳” , 认为年纪大了 , 反而应该安心静养 , 才能顺利地达到长寿目的 。 究竟哪一种才是正确的?哪一种更长寿?
别让运动成为长寿的“绊脚石”,究竟哪种更长寿?
文章图片
老人“每天锻炼”和“每天静养” , 究竟哪种更长寿?
关于这一点 , 其实已经有研究者做过相关的实验和调查来探寻答案 。 根据《BMJ》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积极运动 , 合适的运动量和疾病与死亡风险降低呈现正相关的联系态势 。
研究者通过对将近4万名60岁以上受试者进行调查 , 进一步得出运动与长寿的具体关系:每天运动超过3小时以上的老年人 , 全因死亡风险降低60%左右 。
相反 , 如果经常不运动 , 并且有久坐一类的恶劣习惯 , 更容易受到静脉栓塞 , 肥胖 , 心血管疾病的侵袭 , 从而增加死亡风险 。
由此可见 , “每天锻炼”好像才是老年人的长寿方式 。 积极运动 , 有助于提高代谢系统效率 , 加强免疫力 , 于情于理 , 都是对老人健康和长寿有益的不错选择 。
但是 , 我国古代也有不少关于静养长寿的名言 。 例如《退庵随笔》中:“大动伤神 , 大喜则荡 , 微抑则定”的说法;以及《养生四要》中“养心莫善于寡欲” , 都在凸显“静养”这一行为的养生价值 。 既然如此 , 长寿的方法 , 不如让正在经历的长寿者给出答案 。
别让运动成为长寿的“绊脚石”,究竟哪种更长寿?
文章图片
百岁老者说出实话:“动静结合” , 才是长寿之策
家住广西的杨爷爷 , 至今已经104岁了 , 除了有时候听力比较差 , 杨爷爷的各项身体指标都比较健康 , 步履干脆利落 , 生活也能自理 。
杨爷爷表示 , 运动能够长寿这一点的确没错 , 自己也每天都有散步 , 打太极的习惯 。 经常运动 , 保持身体“活络精神” , 才更有可能长寿 。
但同时 , 杨爷爷也并非特别爱运动的人 , 在保持适量运动的同时 , 也有自己“静养”的体会 。
杨爷爷表示:静养 , 并不代表就一定要死气沉沉 , 一动不动 。 这里的“静”指的是心态上的平静:保持身体的运动 , 维持活力;同时保持心态上的平和 , 情绪上的稳定;养成“动静结合”的生活方式 , 才是“长寿之策” 。
别让运动成为长寿的“绊脚石”,究竟哪种更长寿?
文章图片
在《身心医学杂志》的研究报告中 , 美国国家老年研究所通过对23万名老年人 , 进行长达60年的研究发现:经常计较、缺乏耐心、急躁的不安情绪人格 , 相较于情绪稳定者 , 心脏病风险高出48% , 死亡率风险提高20%左右 。
且根据研究显示 , 长期生气 , 让情绪处于波动状态 , 内分泌会因此混乱 , 免疫细胞活性降低 , 同样会增加自身患病概率 , 影响到长寿 。
由此可见 , 老人想要长寿:
对于“身体方面” , 要适当运动 , 提高身体素质和打好健康基础 , 降低患病风险 。 是为“动”;
于“心里方面” , 则要保持平和 , 心如止水 , 不让情绪左右了自己的生活质量 , 以此来辅助长寿 。 则为“静” 。 “动静结合”才是让老人健康长寿最有效的方式 。
不过话说回来 , 虽然运动有益于长寿 , 但是老人在运动过程中 , 也要注意方方面面 , 错误地运动 , 反而对健康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