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药物性肝炎,做好这六件事

预防药物性肝炎,做好这六件事
文章图片
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代谢和解毒器官 , 也是药物毒性的主要靶器官 。 由于药物或药物的代谢产物引起来的肝脏损害 , 被称为“药物性肝炎” 。 世界卫生组织有数据显示 , 全球因药物性肝炎住院的患者有4000万 , 医疗费占比为15% 。 老年患者更容易在某些药物的作用下导致药物性肝炎的产生 。
药物性肝炎有什么表现可预警?通常 , 患者会表现有肝区不适、恶心、呕吐、尿黄等症状 , 但它有时是“无形杀手” , 部分患者可以无不适 , 只是在例行体检时发现肝硬化而被诊断 , 这部分人群往往因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 , 又没及时随访肝功能 , 导致悲剧发生 。
日前 , 首个中国大陆药物性肝损相关不良报告出炉 , 肖小河教授团队对我国药物性肝损伤相关不良反应的药物构成特点调查分析显示 , 在2012-2016年相关报告中 , 化学药占94.5% , 中草药占4.5% , 生物药占0.8% , 其他占0.2% 。 调查分析提示 , 中草药不是中国药物性肝炎的主因 , 对其不要夸大 , 但也不要小视 。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 常见可以直接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有昆明山海棠、黄药子、艾叶、补骨脂、白鲜皮、苦楝子和苦楝根皮、苍耳子、雷公藤、千里光、望江南子、雄黄、砒石、冬青叶、白鲜皮等 。 同时在《本草纲目》等古代医籍均对中草药的毒性进行了描述 , 并介绍了中药加工炮制能降低毒性 , 以及中药复方配伍减低毒性的方法 。
我们注意到 , 导致中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还有这些因素:
第一 , 不辨证就论治 。 “偏方”不可信 , 中医用药有着辨证论治的体系 , 是用药的根本 , 所谓“吃错补药如吃毒药” , 万万不可听信网传 , 朋友圈、自媒体推送的用药偏方很多 , 要知道就算进补也要医生辨证后方可运用 , “人参亦可杀人” 。
第二 , 随意使用中药 。 中药强调“中病即止”“衰其大半而止” , 疾病不同阶段都应遵循辨证论治原则 , 不可随意延长疗程 , 随意加大剂量 。 中药治病就是借助药物的偏性 , 使人体阴阳调和 , 过之则伤人 。
第三 , 错误途径买药 。 正规医院和中药房采购的中药原材料有着严格监管 , 包括生长环境、储藏与运输等各环节 。 在旅游途中路边买药不可取 。 中药讲究炮制 , 药物炮制后 , 毒性就大大降低了 , 我们一般百姓很难分辨药物炮制与否 , 而且外形相似的药物很难甄别 , 一旦错食 , 后果不堪设想 。
预防药物性肝炎 , 要做好这几件事:
第一 , 长期服用中药者 , 三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 , 一年做一次肝脏超声检查;
第二 , 不在地摊、菜场购买中药;
第三 , 不要按照所谓的“秘方”擅自服用中药;
第四 , 长期中药煲汤很危险;
第五 , 曾经发生过可能导致肝损伤的药物不再食用 , 并在就诊时告知医生 。
第六 , 一旦发生药物性肝炎马上停药 。
药物性肝炎不可小觑 , 人人争做护肝卫士 , 合理用药 , 规避风险 。
作者:张玮(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肝科主任)
责任编辑:唐闻佳
图:本报资料图
预防药物性肝炎,做好这六件事】*文汇独家稿件 ,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