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小区外的“守护者”:手机3小时被打停机,“再忙再累,得到理解很欣慰”

8月3日 , 成都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透露 , 目前 , 成华区社会面传播已得到有效控制 , 疫情形势整体平稳 。
为避免疫情扩散 , 切实保障广大市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 及时流调溯源、开展风险人员排查 , 及时追踪管控 , 是斩断疫情传播的关键 。 出现确诊病例的小区划定风险区域进行封控管理 , 就是其中一项举措 。
小区封控管理了 , 但生活还要继续 。 封控小区少则数百人、多则成千上万人 , 除了生活物资保障 , 生命安全和健康也是重中之重 。 在每一个封控小区外的指挥部 , 都设有医疗点 , 由医务人员驻点 , 担当着居民们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守护者” 。
封控小区外的“守护者”:手机3小时被打停机,“再忙再累,得到理解很欣慰”
文章图片
成华区跳蹬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治医师唐培江指导工作人员穿防护服
手机始终连着充电宝
入场第一天电话打到停机
7月25日凌晨 , 本来从7月22日起就在红枫岭一期驻点的唐培江又接到新的指令:红枫岭三期临时封控 , 小区住户多 , 需要支援 。
唐培江 , 是成华区跳蹬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治医师 。 这是他第二次参与负责封控小区的驻点医疗工作 。 “第一件事就是先按照要求 , 梳理设置好通道 , 哪些地方是清洁区、污染区 , 工作人员从哪里进、哪里出 , 生活垃圾、医疗垃圾怎么堆放、运输 , 培训工作人员如何穿脱防护服、做好消杀 。 ”唐培江对工作流程已经非常熟悉 。
封控小区外的“守护者”:手机3小时被打停机,“再忙再累,得到理解很欣慰”
文章图片
唐培江为居民处理术后伤口
但在红枫岭小区三期驻点的第一天 , 却让唐培江“始料未及” , “早上七点到岗 , 上午10点手机就被打停机了 。 ”唐培江说 。
上百个电话 , 唐培江对封控小区的特殊人群摸了个底:“有多少病人?多少孕妇、几个临产?一周岁以内的孩子、独居的高龄老人有多少……”唐培江说 , 第一时间就要做个回访 , 尤其是最近有紧急的就医用药需求的 , 登记上报 , 以备区卫健局后期协调 。
封控第一天 , 就有小区居民打12345热线 , 投诉就医问题 。 原来 , 居民章先生的母亲是一名肿瘤患者 , 到了复查的时间 , 老人身体状况不好 , 又恰好遇到封控 。 章先生有些着急 , 联系楼栋网格员后没有及时收到回复 , 便生气地拨打电话投诉 。
“实际上 , 我们第一时间就上报了 , 但需要联系能接收的定点医疗机构 , 还必须派出救护车进行闭环转运 , 确实需要时间 。 ”唐培江说 , 在章先生投诉时 , 救护车已经到位 。 得知老人病情严重、急缺一种治疗药品后 , 医疗点又紧急联系上级医院 , 协调用药 。 “这位老人先后转运了2次就医 , 居民看到了我们工作的繁忙 , 了解到就医的流程后 , 觉得我们确实很忙 , 表示理解 , 还悄悄给我们点了外卖饮料表示感谢 。 ”唐培江说 , 能够得到居民的理解 , 他再忙再累 , 也觉得很欣慰 。
在封控小区外驻点 , 唐培江的电话就没有停过 , 居民急腹症需要转运就医的、孕妇临产的、慢性病老人用药的 , “每天只有凌晨电话不响 , 能稍微休息会儿 。 ”唐培江说 , 手机在充电宝上就不敢拔下来 。
稍有空闲 , 唐培江还要上门给小区里几个刚手术后需要换药的居民换药 , “之前在高风险区 , 我们都是穿着二级防护服上门 。 ”唐培江说 , 脚踝骨折手术的、囊肿切除手术的、伤口化脓需要引流的 , 天气炎热 , 如果不及时换药 , 可能会引发感染 , 所以唐培江和同事总是见缝插针地替居民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