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之乡 稻花香里鱼儿跃

本文转自:南充新闻网
鱼米之乡 稻花香里鱼儿跃
文章图片
“鱼米之乡”项目位于凤鸣镇观凤社区的基地 。
●李同周文/图
盛夏时节 , 田间地头喜讯频传 。 在西充县“鱼米之乡”项目基地 , 放眼望去 , 棋盘般的田畴中 , 连片的水稻郁郁葱葱 , 一尾尾鱼儿在水中嬉戏 , 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
西充县田间地头的可喜变化 , 源于该县大力实施的“鱼米之乡”项目:农田经过整治后 , 发展稻鱼种养 , 实现了一田两用、一水多收、粮渔双赢的目标 。
A面积2.4万亩“鱼米之乡”核心区产业基地初步建成
在西充县常林镇金祠寺村 , 一块块分散的小田变成了大田 , 起伏的坡地变成了平地 , 田间地头多了一条条产业路、灌溉渠 。
“过去我们村的田地零星分散、形状不规整 , 地势矮的田地容易受涝 , 地势高的田地又容易受旱 , 耕种非常困难 。 ”金祠寺村党支部书记杨俊感叹道 , 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后 , 一块块分散的小田变成了大田 , 村子里田成块、地平整、路相通、渠相连 , 大大改善了耕种条件 。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主要内容包括:田型调整、河道整治、新建渠道、新建产业路、稻田供排水系统建设等 。 ”西充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股股长朱俊林介绍 , 西充属浅丘地区 , 农村田地零星分散 。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 , 该县着力优化田块布局 , 坚持小并大、短并长、弯变直 , 提升机械作业能力;比照丘区农机作业条件 , 新建产业路、机耕路;完善田间渠系 , 配套蓄水设施 , 推广节水灌溉 。
鱼米之乡 稻花香里鱼儿跃】金祠寺村农田整治只是西充县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鱼米之乡”项目的一个缩影 。 据了解 , “鱼米之乡”项目总投资1.7亿元 , 项目规划区域涉及6个乡镇33个村(社区) , 面积达到2.4万亩 , 辐射带动全县发展稻鱼综合种养5.6万亩 。
西充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赵建平介绍 , “鱼米之乡”项目按照“一基地、两区、三中心”总体规划建设 。 一基地是指在占山、常林、莲池等6个乡镇的33个村 , 新建规范化稻鱼综合种养基地;两区是指建设“稻虾养殖示范区”和“稻鱼养殖示范区”;三中心即建设水产品冷藏物流及交易中心、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休闲渔业康养中心 。
截至目前 , “鱼米之乡”项目的2.4万亩核心区产业基地已初步建成 , 正全力打造“粮食安全与富民增收的样板区、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行区” , 为全县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示范样板 。
B粮渔双赢预计年产稻4万吨、鱼1.2万吨 , 亩均增收3倍以上
“水稻葱郁 , 鱼儿肥美 。 ”8月2日 , 在西充县常林镇锦屏山村稻鱼种养基地 , 种养大户罗浩站在田埂边 , 笑逐颜开 。
2021年 , 得知锦屏山村在招业主发展种养业 , 罗浩颇为心动 。 综合考察后 , 他决定发展稻鱼共生的种养业 。 他在该村承包1000亩水田 , 春耕时节 , 选用口感香糯的宜香优水稻种子 , 水田90%的面积种水稻 , 10%的面积养鱼 。 目前稻田里养殖了黄辣丁、鲤鱼、鲫鱼等鱼类 。
稻鱼共生是怎样的种养模式?它与传统种植业有什么区别?带着一连串问题 , 笔者跟随罗浩在稻田基地转了一圈 。
“以前这些田只种水稻 , 经济效益低 。 经过改造后 , 土地平整集中 。 田中间种水稻 , 田沟里养鱼 。 养鱼后 , 水稻的品质和产量都有所提升 , 每亩还能产出150公斤鱼 , 预计每亩可增收3000元以上 。 稻田养鱼技术含量不高 , 发展前景良好 。 ”罗浩介绍 , 鱼为水稻除草、除虫、耘田 , 水稻为鱼提供庇护场所、饲料 , 这种生态循环种养大大减少了对化肥农药的依赖 , 实现了“一田两用、一水双收、粮渔双赢”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