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还是静养?科学家揭示运动与早逝机制,3万多名老人给出答案】细心的人不难发现 , 我们身边很多老人退休后生活方式不太一样 , 他们有的“忙忙碌碌” , 每天忙着散步、广场舞、爬山 , 而有的老人看起来“无所事事” , 也就躺着刷手机、看报看电视 , 选择静养 。
文章图片
如此以来 , 人们对于“养生”也产生2种观点 , 一种是坚持锻炼 , 让自己得到更好的体质;另一种则是静养身心 , 这就好比水里不爱运动的乌龟 , 他们甚至能活千年 。
那么 , 生命到底在于运动还是静养?其实关于这个问题 , 科学家在这方面的研究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 。
1《BMJ》:运动降低50%的早逝风险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 , 更多人开始意识到应该注重养生 , 为的就是老来寿长 。 而运动作为养生方式的一种 , 早已得到诸多科学研究的证实 , 对于减少慢性-病的发生、降低早逝风险具有重要影响 。
对此 , 知名期刊《BMJ》曾公开一项研究发现:科学家调查36383名老人 , 这些老人平均年龄在62.6岁 , 结果发现他们日常6.35小时的轻微体力活动 , 亦或日常至少24分钟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 , 相比于基本“躺平”的老人 , 可以降低50%-60%的早逝风险 。
文章图片
而且 , 科学家还发现久坐也是增加早逝风险的因素之一 , 而且久坐时间越长 , 早逝风险越大 。 每天久坐时长10小时的人群 , 可能增加48%的早逝风险;每天久坐12小时的人 , 早逝风险增加192% 。
此外 , 不久前北卡罗莱纳大学研究16732名老人 , 这些老人平均72岁 , 结果发现走路也可以降低早逝风险 , 适当增加步数可以明显降低早逝几率 。 由此可见 , 运动对于养生而言十分重要 , 可能年轻时感触不深 , 但到了中老年时 , 体质上的差距可以明显看出 。
文章图片
2芬兰科学家:静养减少老年痴呆
看了上述研究之后 , 不少人更加疑惑了:既然运动好处这么多 , 那为什么又有那么多人选择静养呢?对此 , 芬兰的一项研究 , 或许可以带来新的思考 。
芬兰科学家选取3050对双胞胎 , 对他们持续进行30年的研究 , 发现60岁之后 , 运动较少的人反而更不容易患老年痴呆 , 并且更少发生健忘 。 反而是那些经常运动的人 , 患病的概率反而更高 。
其实对于这些人来说 , 之所以静养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 是因为他们保证了更充足的睡眠 , 并且保持更好的精力 , 而经常运动反而不健康的人 , 很有可能是运动方式不当、运动过度所致 。 因此 , 并不能单方面地说运动或者静养的好与坏 , 它们的相互结合或许是一种更好的方式 , 而这点从哈佛戴维教授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
文章图片
戴维·辛克莱尔作为哈佛遗传学教授 , 其率先发现“WLife”类衰减介入物质而得名于科研界 。 据悉该物质通过调节端粒、线粒体等机制来减缓身体衰减过程 , 研究中成功延伸受试物30%的存活期并且拨转其已经发生的衰减指标 , “WLife”也因此被科研界所熟知并被诸多北美富豪争相获取 。
经过数年的研究与发展 , 如今“WLife”物质已然成为众人应对衰减的一种方式 , 经由生科企莱特维健量化 , 经由天貓、亰东等途径引进国内之后引发巨大反响 , 诸多中产人群将其奉为“年轻保鲜”的法宝 , 而94岁的港富李氏在此之前就以156万每克的代价率先尝试 , 留下那句“好似20岁后生仔”的感叹 。
- 运动|每天中等强度有氧运动38分钟,降低妊娠糖尿病风险七成
- 每天中等强度有氧运动38分钟,降低妊娠糖尿病风险七成
- 运动|坚持走路锻炼,会给身体带来5大好处,但走路时需注意这3点!
- 核桃什么时间吃最好生吃还是熟吃好医生:吃对长寿,吃错短命
- 颈椎病|一和别人吵架就手抖、心慌、说话不利索、是害怕还是生病了?
- 心脏突然“咯噔”一下,是心动还是……
- 抗阻运动对身体有什么好处?不妨多了解下
- 伤肾|有“痔”者不在年高!忍忍忍还是割割割?中医告诉你:都不用!
- 减掉1KG脂肪需要多久?15天,还是要慢一些?
- 晨起第一杯水,到底是热水还是冷水?快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