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民国大文豪的女人,相同的宿命不同结果,张幼仪为何最自由( 二 )


和胡适一样 , 还没有出去前他就和张幼仪结婚 , 一样是家庭安排 。 张家也是商贾大户 , 和徐家绝对的门当户对 。 或许张幼仪生长在商人之家 , 耳濡目染 , 也学习了不少经商的办法 。
三位民国大文豪的女人,相同的宿命不同结果,张幼仪为何最自由
文章图片
不愁钱花的徐志摩也不安分于国内 , 先是美国、后来游荡欧洲多年 , 在欧洲期间结识了林徽因 , 并展开追求 , 但是未能成功 , 只好悻悻然回国 。 浪漫的人从来不缺爱情 , 写的一手好诗的他很快就认识了著名的交际花、有夫之妇 , 陆小曼 。 她被胡适称赞为:北京城不可不看的风景线 。
陆小曼善于交际应酬、书法诗画都不错 , 嗜好鸦片 。 劈开她的嗜好不谈 , 这个形象完全是中国士大夫心中的完美情人形象 , 就是他 , 自开天辟地以来 , 琴棋书画都会的美人没有多少 。 对她入谜的徐志摩疯狂追求陆小曼 。
长得帅气、儒雅、有学识、又是富家子弟的徐志摩甩她丈夫几条街 。 于是和丈夫离婚、徐志摩和张幼仪离婚 。
或许商人重利轻离别的原因 , 同样都是出身商贾大家的张幼仪和徐志摩离婚很顺利 , 徐志摩如愿以偿 。 张幼仪独自抚养孩子 。 后来又经商有成 , 出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等等 。 资助陆小曼 , 还出资整理徐志摩书稿 。
结果大不相同
朱安到死顶着鲁迅原配 , 但是有名无分的身份孤零零的死去 , 到死都是一个卑微的传统女人 。
江冬秀成功的降伏了胡适 , 算是守护住了自己的婚姻 , 可以算作是中西新老爱情合作的典范 。
三位民国大文豪的女人,相同的宿命不同结果,张幼仪为何最自由
文章图片
张幼仪的婚姻是完全破裂 , 也是完全解脱的 , 但是他的家庭环境让她可以不假手于人 , 过的最自在 。 虽然婚姻失败 , 但是商场得意 , 没有男人 , 过的也不错 。 最后逝世于美国 。 当初在听闻徐志摩移情别恋以后飞往欧洲试图挽回婚姻 , 最后失败告终 。
总结
在三位传统女子和他们的传统婚姻中 , 最后的结果完全不一样 , 他们的丈夫都是喝过洋墨水的精英 , 都是从心理上想冲破传统 , 希望改变 , 也都付出过 。
很多人认为 , 这一些女人的遭遇 , 是所谓包办婚姻的过错 , 可是包办婚姻已经延续几千年 , 早已经形成传统 。 歪史以为并不能将全部的过错都推给包办婚姻这个传统 。
三位民国大文豪的女人,相同的宿命不同结果,张幼仪为何最自由
文章图片
在包办婚姻之前 , 她们是这样的 , 小脚、名节大于天、三从四德 , 相夫教子、伺候公婆 , 他们丈夫就是他们天 , 在家随父母 , 出嫁唯夫命是从 。 当丈夫有了非分之想 , 她们大多数时候无计可施 。 极少有像江冬秀一样凭借自己魄力守护住自己婚姻的 。
导致他们这一些遭遇的不是婚姻本身 , 也不是包办 , 而是教育 , 正是靖康之耻以来、程朱理学将女子变成了男人的附庸 , 他们替男人背负义务 , 承担责任 , 男人对她们的承诺仅仅靠道德 。 并且不能有任何逾越伦理的想法 。 只要她们的教育按照这个思路来 , 最后的结果都一样 , 女子毫无作为 。 束缚禁锢她们的正是宋明理学 。
但是 , 如果家里不完全依照传统来教育 , 即使婚变 , 女人也不会一无是处 , 张幼仪就是最简单的例子 , 她12岁的时候进入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学习 , 即使三年之后就嫁给了徐志摩 , 但是依然改变了她未来的一些处境 。
三位民国大文豪的女人,相同的宿命不同结果,张幼仪为何最自由
文章图片
家境殷实的她或许早就耳濡目染经商之道 , 加上当初的学习以及成年后的经历 , 使得她眼界不在拘泥于家庭与丈夫之上 , 她也传统过 , 甚至传统到不能在传统 , 当她打算再嫁时候 , 已经是离婚三十年后 , 却去以寡妇的身份询问儿子 , 她说:“因为我是个寡妇 , 理应听我儿子的话 。 ”儿子的回话很温馨:“母孀居守节 , 逾三十年 , 生我抚我 , 鞠我育我……综母生平 , 殊少欢愉 , 母职已尽 , 母心宜慰 , 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 , 儿请父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