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湖口:水车村宅改的华丽“蝶变之路”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
江西湖口:水车村宅改的华丽“蝶变之路”
文章图片
湖口水车村从贫困村变成环境美、产业旺、百姓富的“示范村” 。 周斌摄
背倚殷山 , 碧水穿村 。 村庄内 , 小桥流水 , 粉墙黛瓦 , 一座老村正焕发金灿灿的“新芽” 。 村庄旁 , 瓜蒌子基地郁郁葱葱 , 大棚设施错落有致 , 一座现代化的小康村雏形初现 。 从远近闻名的省级“十三五”贫困村到环境美、产业旺、百姓富的“示范村” , 徜徉在江西省湖口县水车村的乡间小道 , 一缕清新恬静的田园之风扑面而来……
找“病根” , 宅改换新颜
“这些老宅子即使是塌了 , 也没人敢动 。 ”曾几何时 , 水车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辉望着坂上徐湾几幢破败的老宅 , 有些无奈 , “别说是游客来玩了 , 村民都不愿住” 。
江西湖口:水车村宅改的华丽“蝶变之路”】2020年 , 江西省湖口县被列为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 。 面对历史性机遇 , 水车村在付垅乡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 , 16组坂上徐湾被确定为全县第一轮宅改示范点 。
“要打开工作局面 , 必须把村干部带起来、党员组织起来、群众发动起来” 。 面对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 , 在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辉的引领下 , 水车村党支部先后组织召开老干部座谈会、党员会议、全体村民会议 , 充分征求听取村民意见建议 , 以高质量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推进宅改工作 , 重点围绕“节约用地、盘活资源、改出成效” , 采取“农户出房、村里出地、企业出钱”的方式 , 将“宅改”工作与旧房屋改造为民宿旅游相结合 , 创新产业产品入村、职工员工入村、文化活动入村等“三入村”模式 , 将闲置宅基地打造成为特色建筑产品体验馆、员工疗养之家 , 通过观看戏曲、生态垂钓、农耕体验等旅游休闲活动 , 2021年为村组集体增收近30万元 。
“现在村里变化很大 , 环境卫生变好了 , 出行也更方便了 。 ”付垅乡水车村徐庄村民刘水莲感慨道 。 水车村宅改整出了乡村“新形象” , 治出了面貌“大变样” , 正走出一条“环境优美、邻里和谐、资源集聚、集体增效、农民增收”的宅改示范之路 。
开“良方” , 发展破难题
前几年 , 水车村思想观念陈旧 , 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 , 群众的主体意识也不够强 , 乡村建设更多是“政府干 , 群众看” 。
乡村振兴 , 产业先行 。 作为“十四五”重点帮扶村 , 如何促进农民增收、解决就业 , 让老百姓过上富裕、安稳的好日子成了村党支部关心的头等大事 。 为了破解难题 , 水车村先从发展壮大村集体产业着手 , 整合优势资源 , 引导农民适时开展土地流转 , 发展综合养殖 , 逐步建成投入、增值、再投入的滚动发展模式 。
一方面 , 该村大力建设村集体经济产业园 , 流转300余亩土地 , 建设200亩瓜蒌种植基地 , 种植脐橙30亩、红叶石楠1万株 , 养殖鸡鸭鹅等家禽上万只 。 另一方面 , 采用“村集体经济资金+扶贫项目+帮扶单位”模式 , 以村集体名义收购付垅惠农瓜萎种植专业合作社 , 进行股份制经营 , 村集体占股50% 。 2021年水车村也从“负债村”走向经济强村 ,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上年度10万元飙升至58万元 。
“集体‘富裕’了 , 群众也必须受益 。 ”国家统计局九江调查队派驻水车村第一书记张茂君笑着说道 。 该村以产业园为依托 , 吸纳和解决贫困户及周边群众就业 , 带动全村群众进行瓜蒌种植 , 通过提供技术、种苗和保底价回收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措施 , 进一步夯实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 , 更好带领全村群众走向富裕之路 。 2021年度水车村也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