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屈原的姓名是芈平,老子不姓老?一起来认识下先秦时期的姓与氏】屈原剧照
可见那个时候便非常注重道德伦理和礼法 , 华夏礼仪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 。 为了加强这两个作用 , 所以一般男子称“氏” , 女子称“姓” 。
姓氏的应用上文说到姓用以“别婚姻” , 所以女子称姓 , 为了加以区别 , 往往会围绕女子的“姓”做出一些改变 。
例如对待嫁的女子会在姓前加上排行 , 来称呼该女子 , 例如古代爱情故事中哭倒长城的“孟姜” , “姜”的她的姓 , “孟”是她的排行 。 出嫁之后 , 会在姓前冠于夫君的领土、封地等 , 如果孟姜嫁给秦国的国君 , 那么应该称呼她为“秦姜”;如果嫁给封地在“棠”的卿大夫棠公 , 则称呼她为“棠姜”;在姓前加夫君的“氏”、“谥号”也可作为先秦妇女的称呼 。
“男称氏、女称姓”也不是严格规定的 , 对于先秦时期妇女的称呼 , 还可以在姓后面加“氏”字 , 例如郑武公的妻子姓姜 , 后世对她的称呼时郑武公的谥号加姓 , 为“武姜” , 同时也可以称她为姜氏;红颜祸水的“骊姬”也被称为“姬氏” 。
男子的称呼则比较多样 , 一般是围绕男子的“字”做文章 。
先秦时期的男子往往会在“字”前面加上孟、仲、叔等排行 , 然后在“字”后面加上“父”、“甫”作为称呼 , “父、甫”相通 , 都是先秦时期男子的美称 , 《仪礼·士冠礼》:“曰伯某甫” 。
文章图片
孔子剧照
例如孔子的字为“尼” , 他是家中的次子 , 因此可以称呼他为“仲尼甫(父)” , 有时候会省略排行或者甫(父) , 也就是“仲尼”或者“尼甫(父)” 。
在此做个补充 , 女子也有在姓前加排行 , 姓后加“母”或者“女”的 , 上文举例的“孟姜”也可称呼为“孟姜女” , 当然 , “母、女”也可以省略掉 , 就形成了姓加排行的格式 。
还有一种称呼方式 , 是在字前面加“子” , 例如孔子的弟子:子路、子贡、子渊等 , 而这个“子”也可以省略 , 在“字”前面加上他们的“氏”作为称呼 。 子渊就是颜回 , 氏“颜”、姓“曹” , 一般来讲 , 称呼他为“颜渊” , 屈原也是“氏”加“字”的格式 。
称呼古人的名字时 , 一般是字在前面 , 名在后面 , 例如孔子的先祖孔父嘉(字孔父 , 名嘉) , 他的父亲叔梁纥(字叔梁 , 名纥) , 这也是先秦男子一种日常使用的称呼 。
在尊长对卑幼称呼自己的时候 , 会称“名” , 以表达一种谦让之礼 , 称呼他人时 , 对于平辈以及尊长辈需称对方的字 , 如果称名则是一种无礼的行为 。
先秦之后的姓氏
在战国末期 , 姓氏之间的区分越来越不严谨 , 自秦统一后 , 姓氏逐渐合流 , 姓氏不再加以区分 , 因为“姓”少 , 而且追溯的比较久远 , 一般都以先秦意义的“氏”作为自己的“姓氏” 。
文章图片
秦国一统
“秦灭六国 , 子孙皆为民庶…兹姓与氏浑而为一者也” 。
姓氏的这种合流 , 是历史大势所趋 , 因为封建制度和宗族制度的改变 , 所谓的“分贵贱”不复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的繁衍 , 同姓血缘已经无限稀释 , “别婚姻”也难以有依据 , 所以严格区分姓氏已经没有意义 , 而且还不便于朝廷对户籍百姓的管理 。
先秦之后 , 虽然姓氏合流 , 但是名、字还有有所区分 , 男子年幼时会取一个名 , 到了行成年礼的时候会被长辈赐字 , 也有自己在日后改字改名的 , 到如今 , 大部分只有姓和名 , 只有少部分比较喜欢传统文化的家庭会给子孙赐字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 原创手枪的弹匣里为何不超过20颗子弹?这样会把手枪发挥到极致
- 实拍八路军步枪手:身材很瘦脸很黑,跟电视上的不一样
- 如何客观地看待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
- 1个鸡蛋所含的胆固醇已达上限,每天吃1个鸡蛋还是健康的吗?
- 国产数据库真的能实现弯道超车么?
- 史上最凶猛的河: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它到底有多疯狂?
- 颈椎病引发的头晕有三个显著特征,快对照自查,别挂错科室了
- 癌症需不需要化疗?化疗对身体伤害真的很大吗?听听医生怎么说
- 《202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大报告》: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规模达到了11.9亿人
- 收到刘邦送来的盒饭后,此人大怒:欺人太甚!最终与刘邦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