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年前,一名德国飞行员拍下了从未见过的中国,当今已不复存在

古人云“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崇尚历史的国家 。 几千年来 , 这个国度历经重重磨难的洗礼又生生不息 , 一路风雨兼程在苦难中奋勇前进 。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是艰难探索革命的一个年代 , 战争的纷扰使得这片土地饱受摧残 。 20世纪30年代也是逐渐复兴改革的一个年代 , 这个时候的中国 , 开启了自身现代化的萌芽 。
战火的滚滚硝烟、农民人家的袅袅炊烟和现代化的机器的蒸汽互相交织着 , 汽笛声、读书声、枪林弹雨声最终汇集了一个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逐渐强大的中国 。
80多年前 , 欧洲的一位飞行员卡斯特尔用他的相机拍到了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人们从未见过的中国 。
正如卡斯特尔所说:
“从我到达中国的那一天至今 , 眼前的这片土地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而在今后 , 它又将又如何翻天覆地的改变 , 让人难以想象 。 我坚信 , 我们为中国航空所做的一切并没有白费 。 在今后也许更长的时间里 , 它终将慢慢显露出对这个古老庞大国家的影响力 。 ”
80多年前,一名德国飞行员拍下了从未见过的中国,当今已不复存在
文章图片
卡斯特尔
动荡中前进的中国
1936年 , 被称作“历史在这里拐弯的一年” 。
虽然仍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 , 但是国内发生了许多足以改变历史进程的大事件 。 面对敌军频频侵犯我国领土的状况 , 我党决定停止内战联合国民政府一同抗击侵略者 。 我国深受侵略者摧残的局面终于迎来了转机 。
然而生活在中国土地上的人们距离真正实现自由还有一段艰难又漫长的路要走 。 在这段时间里我国的大好河山仍然饱受战火的摧残 , 人们无暇也无法去欣赏山川河山的秀资 。
80多年前,一名德国飞行员拍下了从未见过的中国,当今已不复存在
文章图片
1936年的中国
幸而这一切被卡斯特尔记录了下来 , 让我们得以见到当时无人可以静心欣赏的美好江山 。 在卡斯特尔的镜头下 , 中国的人文历史、名胜古迹和地貌特征像一幅画般徐徐展开 。
有小桥流水的人家、灯火通明的渔村、郑州的社火、居住在窑洞的居民还有珠江沿岸的村民赖以生活的平底船等等 。 从连绵不绝的沙漠到碧波万顷的大海、从金黄色的麦浪到绿意盎然的原野 。 在卡斯特尔拍下的照片里 , 这片大地是一幅没有受到摧毁的生机勃勃的模样 。
他将当时的中国的岁月静好都留在了照片里 , 展现了没有炮火硝烟侵扰的土地本该有的宁静和祥和 。
80多年前,一名德国飞行员拍下了从未见过的中国,当今已不复存在
文章图片
卡斯特尔拍摄的梯田
飞越中国的欧洲第一人——卡斯特尔
80多年前,一名德国飞行员拍下了从未见过的中国,当今已不复存在】卡斯特尔于1905年出生在德国柏林 , 自幼便对东方的神秘国度充满好奇 。
在他年满18岁那一年 , 他终于取得了飞行员证 , 并于1930年正式成为了一名飞行员 。
这一年 , 在卡斯特尔25岁时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机会——前往中国 。
当时 , 德国的汉莎航空公司与中国交通部达成了合作 , 卡斯特尔作为飞行员被派往中国帮助建立航空路线 。 他终于能够一眼目睹自己一直充满好奇的土地了 。
卡斯特尔在工作的几年间 , 协助铺设了许多重要且很著名的航空路线 , 例如柏林-莫斯科-上海航线等等 。
卡斯特尔利用自己工作的机会 , 拍摄了许多那个年代专属的中国土地的样貌 。
有层层叠叠的六盘水梯田、连绵不绝的昆仑山脉、支离破碎的黄土高原 , 还有钱塘江大湖、阿拉善沙漠、南部稻田等等自然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