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行动见证

本文转自:山西新闻网
乡村振兴 行动见证
文章图片
为实现“鳏寡孤独废疾者 , 皆有所养”目标 , 大同市云州区积极兴建“颐养之家” 。 图为在这里安度晚年的老人 。 本报采访人员杨晓明摄
乡村振兴 行动见证
文章图片
(扫描二维码看视频)
一路行 , 一路看 , 万亩黄花连成花海;一路看 , 一路行 , 乡村美景令人耳目一新……桑干河畔 , 火山脚下 , 勤劳朴实的大同市云州区人民靠着自己的双手 , 让乡村变了样 。
近年来 , 该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中 , 创新动态监测帮扶机制 , 抓住重点 , 因地制宜 , 突出特色 , 打造精品 , 推动全区的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快速度发展 , 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 。
针对老弱人群
推进“颐养工程”
7月29日 , 农历七月初一 。 云州区西坪镇瓜园村的张玉花老人迎来了82岁生日 。 在该村关爱服务中心众多老人和护工的陪伴下 , 唱生日歌、吹蜡烛、吃蛋糕 , 好不热闹 。
“第一次过这样的生日 , 感觉挺新鲜!”张玉花老人兴奋地说 。 据了解 , 她的孩子都在外地工作 , 老伴去世以后身边没人照顾 。 去年9月 , 该中心招收身边无人照顾、生活不方便的独居老人 , 每月350元就可以享受住宿、就餐、护理等全套服务 , 张玉花随即报了名 。
乡村振兴 行动见证】瓜园关爱服务中心为云州区“颐养工程”先行先试项目点 , 目前已经入住了11名老人 。 在这里的老人 , 两人住一间15平方米的宿舍 , 一周七天不重样的饭菜 , 护工的悉心照料 , 还有每逢节假日和生日的庆祝活动 , 无不让住在这里的老人们感觉到如家般的温暖 。
“现在村里的独居老人越来越多 , 为他们提供一个这样的场所是很有必要的 。 ”该中心负责人徐永义直言 , “目前 , 服务中心正在装修新的宿舍 , 并且新装修改造的浴室也将马上投入使用 , 以满足更多老人的需求 。 ”
采访人员在采访中了解到 , 云州区在去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 , 又建起13个“颐养之家” , 组织各类养老服务团队14个、70多人 , 建设资金投入522万元 。 同时 , 根据乡镇实际 , 因地制宜 , 注重实效 , 探索出集中关爱型、分散服务型、日间照料型等6种养老关爱服务模式 。
努力让“鳏寡孤独废疾者 , 皆有所养” 。 以此为目标 , 云州区紧盯重点人群 , 用充满关爱的方式 , 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
发挥特色优势
拓展乡村产业
走进云州区吉家庄乡瓮城口村的万亩有机旱作富硒农业示范区 , 一株株高粱和人一般高 。 站在地头远眺的村支书陈纪新向采访人员介绍 , 瓮城口村以前是出了名的“上访村” , 现在靠发展农业产业 , 摘掉了贫穷的帽子 。
由于该村交通落后 , 长期以来靠天吃饭 , 村民收入低、居住条件差 , 2015年 , 全村人整体搬迁到了现在的移民新村 。 “我们把村里的土壤送到北京去检验 , 发现其中的硒含量高于平均水平的三倍!”陈纪新说道 。 依托大片的富硒土壤 , 全村开始大力发展有机富硒杂粮产业 。
2019年 , 该村成为云州区有机旱作农业试点 , 依托纪新农牧专业合作社 , 在品种选用、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机械化作业等方面进行一体化推进 , 全部使用膜下滴灌技术 , 实行膜下微喷 。 经过近3年的打造 , 逐步形成了以高粱4000亩、谷子3000亩为主的有机旱作农业核心区 , 村民人均收入翻了近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