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彭山:水稻制种田里“双抢”忙

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四川彭山:水稻制种田里“双抢”忙
文章图片
水稻制种田里“双抢”忙 。 马诗雨摄
初秋时节 ,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稻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 , 一株株金黄色的稻穗迎风摇曳 , 稻浪滚滚 。
稻田中 , 收割机来回穿梭 , 正开足马力将稻种“收入囊中” 。 一旁 , 几天前才收割完的稻田里 , 农民们正抢抓时节种植中药材 。
“杂交水稻制种+中药材(川泽泻、川芎)+早春蔬菜”轮作种植模式增加了收益 , 更加坚定了种植户信心 。
制种“赶花” , 农机专业户的“集结号”
“今天收完 , 制种就剩十几亩了 。 ”8月10日上午10点 , 艳阳高照 , 气温上升至近40℃ , 彭山区公义镇欣荣村 , 种植户赵友良夫妇俩格外忙碌 。 连续多日艳阳天 , 夫妇俩尽管做了防晒措施 , 但仍被晒得很黑 , 衣服也一直湿漉漉的 。
赵友良今年种植杂交水稻制种150多亩、中稻140多亩 。 8月中旬 , 杂交水稻制种收割完后 , 紧接着就轮到中稻收割 。
“这60亩田 , 从目前情况来看 , 亩产应该有350斤以上 。 ”赵友良来回查看多次后 , 心里有了底 。 对比此前收割的几十亩 , 当天的收成明显好很多 。
杂交水稻制种田里 , 机手正熟练驾驶着收割机来回穿梭 , 开足马力将稻种“收入囊中” 。 机耕道上 , 三轮车轮流转运稻种至烘干厂房 , 然后“颗粒归仓” 。 田埂上 , 还有一群“红马甲” , 他们是来自彭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志愿者们 。
制种29年 , 规模化制种20年 , 赵友良妻子对机械化收割的效率有着直观体会 , “以前人工收割的时候 , 我找过24乘‘板桶’ , 100多个人在田里忙10天 。 ”
眼见农业科技进步、种田收益提高 , 赵友良对于粮食种植、粮食安全有着坚定的信心 , “一定能端好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饭碗 。 ”
“今年8月1号过来 , 半个月收制种 , 半个月收中稻 , 直到收完才走 。 ”什邡市金玉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金成华是赵友良的多年合作伙伴 。
最近20年里 , 金成华每年都要到眉山 。 对于眉山粮食种植的发展 , 他也最有发言权 。 “以前小户多 , 一天要跑好几家 , 现在大户多 , 效率自然要高很多 。 ”
四川彭山:水稻制种田里“双抢”忙】“在抖音、微信看到他们‘赶花’了 , 我们就要做好准备了 。 ”每年杂交水稻“赶花”结束半个月就是收割期 , 这也是农机手们的“集结号” 。
今年 , 金成华带了5台收割机到眉山 , 联系的多是像赵友良这样的种植大户 。 提前安排日程 , 不怕没活干 , 还免去每天走东家串西家的麻烦 , 收割作业收益也更有保障 。
上世纪90年代 , 彭山区不少农民加入“制种大军” , 其中不少已经发展成大户 。 在欣荣村 , 制种户有近200户 , 其中大户占一半以上 。
制种大户多 , 对像金成华这样的专业收割机队也就有了更大需求 。 以往他们是打电话联系 , 最近几年 , 金成华开始关注赵友良这些大户的微信和抖音 , 更直观方便 。
“父母约会” , 促“美好姻缘”保种源安全
“今年气温太高了!”对于近期极端高温天气 , 彭山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祁志兵表示 , 自己从事制种技术指导20多年 , 这还是第一次遇到 。
彭山杂交水稻制种历史悠久 , 已有40多年的制种历史 。 今年 , 全区杂交水稻制种面积5000多亩 , 预计能够收获杂交水稻种子150万斤以上 。
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 彭山区农业农村局派出农业专家 , 为杂交水稻制种从插秧到收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 。 “花期相遇是制种成功的关键 , 作为农技人员 , 这也是我最重要的工作 。 ”祁志兵介绍 , 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高低取决于制种单位面积内的有效穗、颖花数、结实率和种子的千粒质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