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医院何凡:让透析病人也能拥有“诗和远方”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同济医院何凡:让透析病人也能拥有“诗和远方”
文章图片
珍惜每一寸生命线
他为患者修补重建闭塞的血管通路
同济医院何凡:让透析病人也能拥有“诗和远方”
文章图片
湖北潜江67岁的苏阿姨患尿毒症20余年 , 且长期透析血管闭塞 。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何教授时 , 他亲切地拉着我的手 , 告诉我不要怕 , 肯定会帮我弄好 , 要重新给我做个动静脉内瘘 。 ”苏阿姨说 , “从没有一个医生这样直接地给我这么肯定的回答 , 看着何教授给我做了那么多细致的血管检查 , 我看到了希望!”
经过评估 , 何凡在B超引导下利用介入技术 , 将苏阿姨原本闭塞的不到1毫米的上肢血管打通 , 再通过显微缝合技术重建血管通路 。 现在 , 苏阿姨用这个动静脉内瘘透析已经四年多 , 情况良好 。
“以前的观念是这个动静脉瘘不能用了 , 就重新再建一个 , 第二个不行了 , 再建第三个 。 ”何凡说 , “但人体内满足透析条件的血管大概只有1米左右 , 长此以往血管总会用完 , 许多患者就面临着无法透析的困境 。 ”
2016年起 , 何凡带领同济医院血管通路团队开始将外科微创介入技术用于疑难透析血管通路以及并发症的治疗 , 为患者修补重建闭塞的血管通路 。 “新三年旧三年 , 缝缝补补又三年” , 这让很多血管耗竭 , 传统手段无法建立透析生命线的患者有了生的希望 。
截至目前 , 同济医院肾内科开展疑难闭塞血管重建手术700多例 , 开通闭塞28年的动静脉内瘘 , 为现阶段最长时间世界纪录 。
同济医院何凡:让透析病人也能拥有“诗和远方”
文章图片
血透患者也能拥有“诗和远方”
他为透析患者量臂绘制“血管地图”
同济医院何凡:让透析病人也能拥有“诗和远方”
文章图片
“自从得了尿毒症 , 每两周透析三次 , 我连在外地过个夜心里都不踏实 。 出门旅游 , 我是想也不敢想 。 现在有了这张图 , 我终于敢试着出门了 。 ”患尿毒症4年的张先生终于外出旅游了 , 和他一起出远门的还有一张量臂定制的“血管地图” 。
尿毒症患者要依靠透析来维持生命 , 每两周定期去医院必不可少 , 这也就意味着 , 一旦得了尿毒症 , 生活轨迹就被限制住了 。
“解决疑难患者的血管通路问题是第一步 , 让每位透析患者回归正常的工作生活 , 是我们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 。 ”何凡说 。 “不同患者的血管情况各异 , 我们为每位透析患者量臂绘制了‘血管地图’” 。
“血管地图”上注明了姓名、血管穿刺方法、禁止穿刺区域、可供穿刺血管B超探测结果等内容 , 是透析患者手臂血管情况的说明书 。 患者去外地 , 目的地医院的医护人员可以据此实施内瘘血管穿刺 , 以保证患者在外地能够顺利透析 。
同济医院何凡:让透析病人也能拥有“诗和远方”
文章图片
从不信任到完全信任
他用血液净化遏制疫情“炎症风暴”
同济医院何凡:让透析病人也能拥有“诗和远方”
文章图片
“炎症风暴”是新冠肺炎患者由轻症向重症和危重症转换的一个重要节点 , 也是导致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一个原因 。
同济医院“尖刀连”“护肾队”副队长何凡带领团队通过血液净化治疗清除体内炎症因子 , 缓解疾病进展 。 这一治疗方法也写在第六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 。
“前来支援的各支医疗队中 , 心内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医生居多 , 肾内科医生则相对较少 , 很多医疗队不了解血液净化的效果 , 对此持保留态度 。 ”何凡说:“刚开始时 , 我们很着急 。 光谷院区住院患者中 , 肾脏损害发生率为15%左右 , 患者病情急 , 自己却无用武之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