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古坊乡新事——大别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一线见闻

本文转自:新华社
进入8月 , 徐朝阳忙得团团转 。 果园里的藤蔓上挂满猕猴桃 , 还有几天果子就要上市了 , 他在乡里的猕猴桃基地和60公里外的县城两边跑 , 联系电商平台、跑线下销售 。 “虽然不愁销路 , 但还是想把价格卖好一点 。 ”徐朝阳说 。
徐朝阳所在的古坊乡属于大别山革命老区 , 地处皖鄂交界 , 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的一个偏远乡镇 。 2015年采访人员曾到古坊乡采访 , 那时古坊乡5个村中有3个是贫困村 , 全乡9000多人 , 近三分之一是贫困人口 。
今年8月 , 采访人员再次来到古坊乡 , 发现路宽了 , 房前屋后干净了 。 古坊乡乡长汪志鹏说 , 乡村要振兴 , 产业兴旺是重点 , 古坊乡原有的茶叶、油茶等产业要保持 , 猕猴桃是乡里主抓的新产业 , 发展势头很好 。
新华全媒+|古坊乡新事——大别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一线见闻
文章图片
古坊乡的猕猴桃果实累累 。 新华社采访人员陈尚营摄
除了一眼就能看到的变化 , 在乡里转转 , 采访人员发现在这个深山乡 , 还有不少新鲜事 。
“有了这套设备 , 既可以做绿茶 , 也可以做红茶 。 ”在古坊乡上坊村 , 村党支部书记王志成领着采访人员走进岳西林兰茶业今年改造的生产车间 。 车间内 , 崭新的制茶设备依次排列 , 车间外 , 是大片绿油油的水稻田 。
“今年没来得及 , 明年就可以做红茶了 。 ”岳西林兰茶业负责人刘文兵说 , 这套设备投资300多万元 , 如果满负荷生产 , 日产干茶可达500斤 。
刘文兵和父亲是远近闻名的“茶叶专家” , 他们办茶厂 , 带动周边几十户茶农增收 。
“前些年因为古坊乡属于水电供区 , 总停电 , 茶季损失很大 。 ”刘文兵说 , 2019年 , 水电供区电网资产和供电业务移交国家电网 , 上坊村2021年完成电网改造 。 “电好了 , 以前的制茶设备也需要更新 , 投入了一大笔钱 。 ”不过 , 刘文兵很有信心 ,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让他有了投资底气 。
“以前茶叶采摘期一般只有两个月 , 到6月就停了 。 新生产线建成后 , 6月以后可以做红茶 , 一直到9月 。 ”王志成说 。
除了传统的茶叶销售模式 , 刘文兵说:“我们乡也有‘网红’ , 能在直播间卖我们的茶叶 。 ”
刘文兵说的“网红”是罗慧圆和汪菲夫妻俩 。 汪菲说 , 她和爱人以前在外地工作 , 后来回到古坊乡开了农家乐 , “今年初开始拍摄短视频 , 以家乡美景美食和农村生活为主 。 ”
汪菲在短视频平台开设了账号 , 发了十几条视频 , 已有1万多粉丝 。 “目前还在摸索阶段 , 希望能拍出更多好的视频 , 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农村 , 知道古坊乡 。 ”
新华全媒+|古坊乡新事——大别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一线见闻
文章图片
新华全媒+|古坊乡新事——大别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一线见闻】古坊乡景色 。 新华社采访人员陈尚营摄
从未种植过猕猴桃的古坊人 , 没想到有一天 , 能吃到古坊产的猕猴桃 。 徐朝阳介绍 , 他自己种了100多亩猕猴桃 , 今年平均亩产能达到3000斤 , 全乡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近500亩 。
“最早一批8月20日左右可以采摘 , 今年价格还可以 , 品质最好的估计能卖20多块钱一斤 。 ”徐朝阳说 ,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