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中成药集采呼之欲出,企业如何应对?

(健康时报采访人员 郝倩玉)日前,《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126号建议的答复》公布,国家医保局指出,目前,青海省、浙江金华、河南濮阳等地,已针对部分需求大、金额高的中成药品种开展了集采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完善中成药及配方颗粒质量评价标准的基础上,从价高量大的品种入手,科学稳妥推进中成药及配方颗粒集中采购改革。
中成药纳入集采后,相关药企该如何更好应对?
国家医保局|中成药集采呼之欲出,企业如何应对?
文章插图
资料图片,耿玉和/摄
中成药集采并非唯价格论
“西药集采前已经解决了药品的一致性评价问题,能够通过质优价廉的评价原则筛选出优胜者。而中成药因其复杂的配伍关系,难以套用西药一致性评价方案,进行等效性及性价比之间的比较。”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陆洋教授告诉健康时报采访人员,对于中成药而言,截至目前,没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药效参比,即同一个品种,同一种处方,其在临床上的药效差异比较难评估。
由此,陆洋教授分析,同化药不一样,中成药不按“价钱越便宜,越应进集采”的规律进行。“只要化药的成分固定,保证含量是准确的,生物等效性合格,即是越便宜,中标概率越大。但像中药,如果价格低于了原料成本,这其中的药品质量会存在问题。因此,中成药的集采一定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低价竞标。”
“因为每一个中成药它的差异性很大的,最终是否能中标进集采,是综合考虑来打分的。”陆洋教授认为,这也倒逼企业需要更加重视临床数据的收集、循证医学研究、基础研究或者临床新技术申报。只有这样才能说明,在这个品种上,企业的投入是比较大的,产品的质量是有保证的。
“在同样的价格水平的范围内,通过同类品种,不同的厂家,对于科技的投入,来评价出两款产品之间的差异性。”陆洋教授称,这是提醒企业方,在做好控价的前提下,还是要做一些质量控制及临床数据的收集。只有自己对产品有把握,才能够去说服专家,说服政府来进行集采。
中药企业格局或许会被打破
“中成药进集采是大势所趋,国家此前在化药上已经进行了五批的集采,各个方面都在逐渐成熟。中成药的集采路径和西药不会有太大的差别,成效就看最后谈判后的降价幅度是多少了。”昆中药总经理杨承权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关于中成药进集采,国家两年前就已经放出消息了,“并不惊讶,在意料之中。”
“集采后,现有中药企业格局或许会被打破,会造成行业洗牌,加快优胜劣汰。”杨承权表示,大企业在带量采购下,调整之前的营销模式,砍掉之前的一些中间环节,以量换价,还是依然可以获得相应的利润。对于中小型企业,市场同质化产品严重的情况下,势必会让竞争更加激烈。“过去的医药企业一味追求把品种做多,在集采后,小企业被兼并重组后,未来整个行业会朝着集约型、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陆洋教授认为,最初进中成药集采的企业,主要针对的是大规模的、大品种、大企业,即科技含量或者说本身的企业的信誉相对好的企业。后期在这个趋势之下,一些小的药厂可能会被大药厂兼并。
从以市场为中心转变为以产品为中心
杨承权认为,集采之后,会倒逼企业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降低成本,这个对医药工业也是挑战。“中药企业为适应新形势,一定要走创新研发道路,加强新产品的科研、学术和循证医学方面的投入,在政策引导下会让部分企业从以市场为中心转变为以产品为中心,更加重视真正具有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