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药用得好,顽疾跑不了!一个奇效良方,降血脂、抗肿瘤、调血糖( 二 )



虻虫水蛭两味中药 , 堪称是活血方中逐瘀能力的佼佼者 , 而它所主的病症其实比桃核承气汤证还要深、还要重 , 属于“疴毒重疾” , 如果只是使用桃仁红花之类的活血化瘀药 , 虽然四平八稳 , 但是却有病重药轻、隔靴搔痒之感 , 而使用水蛭、虻虫搜剔嗜血的虫类峻猛之药 , “不足以抵其巢穴” , 从而“斩关取胜” 。 而抵当汤以水蛭、虻虫“攻城拔寨” , 方药对证 , 必能药到病除 。 金代名医成无己指出 , “四物相合而方剂成 , 病与药对 , 药与病宜 , 虽疴毒重疾 , 必获全济之功矣”;清代名医王子接也感叹道 , “飞者走阳络 , 潜者走阴络 , 引领桃仁攻血 , 大黄下热 , 破无情之血结 , 诚为至当不易之方 , 毋惧乎药之险也” 。
对于抵当汤为什么取这么一个名字 , 历代医家也颇具争议 , 目前来说 , 主要有四层意思 , 第一个是抵挡、抗拒的意思;第二个是抵达病所的意思;第三个是恰当的意思;第四个是抵当是水蛭的别名 , 以君药的别名为方名 。 尤其是第四种说法 , 不仅别开生面 , 还更具深意 , 《太平御览》中说 , “所谓抵当即执掌之讹 , 而实为水蛭之异称矣” , 并且进一步说明 , “不直曰水蛭汤者 , 盖污秽之物 , 不欲斥言 , 殊取其异称以为方名” 。
对于抵当汤 , 还有同名丸剂 , 名为抵挡丸 , 这也是为了按照蓄血证的轻重、深浅而设置的丸、汤之分 。 清代名医费伯雄指出 , “水蛭、虻虫二味 , 人不敢用 , 即代抵挡丸 , 尚嫌其太峻” 。 这也说明 , 峻剂不可轻用 , 一定要“有是证”才能“用是药” 。 但是大多数医家都认为 , “疴毒重疾” , 瘀血重证 , 需要攻坚破结 , 才能驱逐瘀血 , 金代名医成无己认为 , “非大毒駃剂则不能抵当其甚邪” , 清代名医柯韵伯指出 , “非至峻之剂 , 不足以抵其巢穴而当此重任” , 清代名医尤在泾强调 , “须峻药以破固结之势” 。 可见 , 英雄所见略同 。

对于抵当汤来说 , 不仅历代医家对它很推崇 , 现代药理对它也研究 。 那么 , 抵当汤这样的“猛药” , 在现代药理下 , 究竟又有着怎样的妙用呢?药理研究表明 , 抵当汤具有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 对脑出血的影响 , 对中风患者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的影响 , 降血脂 , 抗氧化 , 抗炎、镇痛、促进子宫微循环 , 抗肿瘤[1
;抗动脉粥样硬化 , 调节血脂 , 抗衰老[2
;抗癌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 改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 减少动脉粥样硬化 , 抗冠心病 PTCA术后再狭窄 , 改善脑血管供血 , 提高抗炎性因子水平 , 保护脑细胞功能[3
等药理作用 。 不得不说 , 抵当汤的实力 , 无论是从古典医籍 , 还是从现代药理 , 都证明了它的伟大 。
对于抵当汤的现代临床应用 , 不可谓不广泛 , 除了《伤寒杂病论》记载的蓄血证和闭经之外 , 还可用于治疗胁痛 , 发狂 , 缺血性中风 , 急性脑出血 , 子宫内膜异位症 , 深静脉血栓形成 , 外伤后便秘 , 前列腺增生 , 高脂血症 , 急性尿潴留[1
;前列腺肥大 , 不稳定性心绞痛 , 糖尿病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栓塞性静脉炎 , 溃疡性结肠炎 , 脑出血[3
;中心性视网膜炎(瘀血目障) , 神经衰弱(失眠健忘) , 少腹硬满 , 急性尿潴留(癃闭) , 狂证 , 传染性黄疸型肝炎(黄疸) , 糖尿病肾病(水肿) , 慢性前列腺炎(淋证) , 多囊卵巢(闭经) , 卵巢囊肿 , 子宫肌瘤[4
;血管性痴呆 , 异位妊娠 , 下肢深静脉血栓 , 输卵管炎性不孕症 , 增生性肠结核 , 久喑(声带肥厚) , 肠息肉 , 癥瘕积聚[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