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深圳阜外”:解码全省首家三甲心血管专科医院的“攻心技”( 二 )


这种清单化管理的好处还在于 , 之后的每一次复盘 , 医生们都有据可循 。 比如 , 阜外医院有一个好的传统 , 就是每周都要对手术进行讨论:病人的并发症该不该发生 , 为什么会发生 , 要如何避免……
为什么是“深圳阜外”:解码全省首家三甲心血管专科医院的“攻心技”
文章图片
又比如 , 根据北京阜外医院的标准 , 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对病房交班制度进行了修改:交班人员必须清楚了解病房的全面情况 , 重症病人的床位在哪、哪些病人刚做完手术、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情况……“我们把病人的情况按照轻重缓急 , 分成了红黄绿三种颜色标明 , 这样医生在交班时就可以一目了然 。 ”颜红兵说 。
如此种种 , 筑成了守护患者生命的一道道屏障 。 “一场手术顺利完成 , 并不意味着治疗就结束了 。 术后能帮助病人达到或接近正常生活的状态 , 才能称为‘品质医疗’ 。 ”颜红兵称 。
8月9日上午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完成了华南地区首例未成年人人工心脏手术 , 刷新了目前全国范围内接受人工心脏手术患者的最小年龄 。
今年13岁的林林(化名)来自茂名 , 在3年前的某次体育课后 , 查出患有扩张型心肌病 。 3年来 , 父母带着他四处求医 , 甚至将车停在医院附近 , 一家人在车里生活 。
为了挽救这个年轻的生命 , 医院专门组建了包括心外科、心内科、体外循环科、超声科、CCU团队等在内的多学科会诊团队 , 在李惠君、熊辉的带领下 , 与国内人工心脏和心室辅助技术的领军人物胡盛寿院士等北京总院专家团队进行远程会诊 , 召开病例研讨会 , 反复研究患者病情 , 制定个性化手术治疗方案 。
为什么是“深圳阜外”:解码全省首家三甲心血管专科医院的“攻心技”
文章图片
胡盛寿院士主刀手术现场 。
“北深”联动 , 是阜外医院深圳医院的常态 。 “我们为疑难重症患者开通了深圳-北京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一是患者在深圳治疗 , 北京专家线上参与会诊疑难杂症;二是专家从北京来深圳会诊或手术;三是将患者送到北京进行治疗 。 这些绿色通道 , 保证了两家医院同质化发展 , 共享医疗资源 , 保障服务质量 。 ”李惠君说 。
通过对标主要科室学科带头人 , 引入北京阜外医院专家团队 , 从院士到国内著名学者集体传帮带 , 以及门诊+会诊+演示手术等方式 , 北京阜外医院向深圳医院输送了人才、技术和理念 。
近年来 , 分别以胡盛寿院士、郑哲教授、李惠君教授、潘湘斌教授、颜红兵教授、李守军教授、李静教授等专家为“三名工程”团队带头人 , 南下深圳 , 为深圳及周边地区的百姓在“家门口”提供了与北京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 既保证了“阜外”品质的传承 , 也为深圳当地人才的引培注入了强心剂 。
为什么是“深圳阜外”:解码全省首家三甲心血管专科医院的“攻心技”
文章图片
除了引入“国家队”学科带头人 , 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在对中坚力量的锻造方面也花了心思 。 在李惠君看来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来到深圳 , 身上肩负着的是提升深圳心血管专科的医疗、科研、教学、预防等四大任务 。
因此 , 在心血管专科“国家队”来了后不久 , 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就与深圳市卫生健康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联手筹建了“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深圳继续教育学院”(下称“继教学院”) , 为的是发挥阜外医院在诊疗技术、科研及教学领域的“国家队实力” , 并借助深圳市卫生健康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的平台影响力 , 立足深圳 , 将国家队优质教育资源下沉 , 将心血管专科优势资源向粤港澳大湾区辐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