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蓝”来了,武安这个小村庄变了

本文转自:邯郸新闻网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 , 武安市伯延镇罗峪村这个贫瘠落后的小村庄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 人居环境、产业培育、民生保障等方方面面令人耳目一新 , 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 2021年度 , 罗峪村被评为“河北省美丽乡村” 。 这一幅幅美好景象的背后 , 都有一抹亮丽的“检察蓝”在舞动 。
近年来 , 武安市检察院精准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 , 科学谋划 , 创新发展 , 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在罗峪村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
初入村庄 , 争做村情民意的“明白人”
“检察蓝”来了,武安这个小村庄变了
文章图片
伯延镇罗峪村是武安市检察院乡村振兴定点帮扶村 , 该院选派3名检察干警组成了驻村工作队 , 长期驻村开展帮扶工作 。 他们到罗峪村后 , 迅速转变角色 , 深入每家每户、田间地头 , 对村庄人口总数、经济收入、产业发展、“三老”人员等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 , 完善建档立卡户资料 , 对村上建档立卡的10户村民进行日常跟踪 , 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 , 进一步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
“我们驻村队和村‘两委’干部要当好特色谋划者和法治保护者 , 让罗峪村走出一条产业强、村庄美、村民富、法治强的乡村振兴之路 。 ”武安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杨万庆专程到罗峪村调研时说道 。
该村紧挨冀中能源万年矿 , 煤矿开采导致房屋及道路严重受损 , 目前武安市检察院已协调企业 , 对村上的房屋塌陷和村庄道路进行修善 , 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 。 修好了出行道 , 也就打通了民心路 。
同时 , 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还选址在村口牌坊处建设了一处生态停车场 , 解决了车辆在街道乱停乱放的问题 。
“检察蓝”来了,武安这个小村庄变了
文章图片
“这道路平整了 , 停车场建好了 , 村里的整体环境也美观了 , 我们也不用担心停车的问题了 。 ”村里的老李满心欢喜地说道 。
出谋划策 , 争做乡村振兴的“答卷人”
“检察蓝”来了,武安这个小村庄变了
文章图片
武安历史上就是北药道地药材主产区之一 , 罗峪村依托太行山丰富的中药资源和浓郁的中药文化 , 大力发展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产业 , 当前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 。 一朵小小的金银花 , 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花” 。
为助推罗峪村更好地发展 , 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上级部门为该村争取资金支持 , 将原来的150亩金银花基地扩建成220亩 , 并购置了一批自动喷灌设备 , 全力支持罗峪村特色产业发展 , 助力乡村振兴 。
今年 , 为拓宽群众致富渠道 , 罗峪村在发展金银花产业的同时 , 引进连翘高质量育苗项目 , 培育优质连翘种苗 , 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 实现村民增收致富 。
“检察蓝”来了,武安这个小村庄变了
文章图片
此外 , 驻村工作队根据当地日照时间长、村民屋顶整齐有序且闲置等有利因素 , 在村里推广使用太阳能发电 , 打造成武安首家“光伏小镇” , 并协调电力部门安装2台400千瓦变压器和部分输电设备 , 配套光伏发电使用 。 如今 , 全村80多户村民免费用电的同时将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 , 为村民增加了“阳光收入” 。
“自打俺村种上这个金银花 , 俺能在这儿挣个零花钱 , 一天能挣上百十块钱 。 靠着太阳光就能发电 , 绿色环保不说 , 发电赚的钱让俺又多了份收入 , 如今的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了!”村民王丽萍的眼里充满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