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后还有凶险的29天!记住这5点,全家健康零风险( 二 )


出伏后还有凶险的29天!记住这5点,全家健康零风险
文章图片
健康时报图
2.艾草泡一次脚
中医养生专家迷罗2011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 , 初秋还是闷热 , 但是夜晚已经有些凉意 , 伏夏的暑气将要退去 , 可是很多人的内热却迟迟不能下去 , 教您一个方法:一把艾草叶 , 两小勺盐 , 每晚泡泡脚 , 连泡一两周 , 可以很好地退内热 , 降虚火 。
方法:先用开水泡艾叶 , 等颜色深了 , 药味重了 , 加入凉水调温 , 放入盐 , 水温比体温略高就好 , 不要超过四十度 , 泡上二十分钟左右 , 待额头出汗就可以了 。
3.饮食加一点萝卜
萝卜是秋冬季节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 更有人将萝卜称为“小人参” 。 中医认为 , 萝卜性平微寒 , 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化痰止咳、顺气利便、生津止渴、补中安脏等功效 。
4.水果吃一点柚子
云南中医学院方剂学教研室主任秦竹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 , 柚子被称为“秋季之佳品” , 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 , 是梨的10倍 , 柠檬的5倍 。 柚子能有效提高呼吸道黏膜免疫因子 , 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
方法:剥去外皮生食 , 或绞汁、也可以做成柚子茶饮用等 , 每天三次 , 每次200~500克左右(儿童减半) 。
5.没事按一按穴位
江苏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推拿科主任戴奇斌2011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提醒 , 居家做做穴位按摩降服“秋老虎” , 帮助强身健体保平安 。
祛燥——按迎香穴
养心——按极泉穴
防热伤风——按足三里
6.运动来一次健走
在运动方面 , 不要大汗淋漓 , 否则会伤阳气 。 我们应该做一些舒缓的运动 , 如太极拳、瑜伽、步行 。 每天快走30分钟~1小时 , 以微微出汗为宜 。
7.降火泡一杯花茶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邹巍2012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 , 初秋天气开始转凉 , 喝点玫瑰花茶 , 散散夏天脾胃积攒的寒气 。 玫瑰花茶很温和 , 能滋养胃肠、美容养颜 , 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 。 玫瑰花能疏肝胆之郁气 , 健脾降火 。
8.调养睡一个好觉
早睡早起 , 调整作息 , 增加睡眠时间帮助身体更好适应季节的更替 。 江苏泰州市中医院中医经典慢性病科主任陈顺中2021年在接受泰州广播电视台采访时说:“早睡阳气的生发就比较好 , 早起有利于肺气的生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