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后还有凶险的29天!记住这5点,全家健康零风险

本文转自:北青网
8月25日正式出伏啦!掐指一算 , “40天超长版”三伏天终于过去了 , 让人高兴的是马上就可以凉快了!甚至最近几天 , 不少地区已经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和舒爽 。
不过从8月25日(出伏)到9月22日(秋分) , 中间这29天正是夏秋交接 , 也是一年中气温波动大的时候 , 甚至也有人把这期间称为“凶险的29天” 。
出伏后还有凶险的29天!记住这5点,全家健康零风险
文章图片
健康时报曹子豪摄
为什么是“凶险的29天”
老人们常说 , “早上凉飕飕 , 中午热死牛” 。 在这段时间 , 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 , 昼夜温差逐渐拉大是大趋势 。 温差逐渐拉大会带来什么后果?血压波动 , 心血管疾病突发!
出伏后还有凶险的29天!记住这5点,全家健康零风险】不少人认为 , 夏天气温高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 。 也有人认为 , 冬天寒冷刺激更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 。 其实 , 夏秋交替的时间才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人体本不怕炎热 , 更不惧严寒 , 怕就怕“一冷一热”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许之民2019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解释 , 从出伏到秋分正是夏秋的过渡时期 , 我国北方天气慢慢变凉 , 早晚凉爽 , 中午较热 , 气温波动较大 , 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摄氏度 , 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
许之民表示 , 昼夜温差大 , 气温忽冷忽热的刺激下 , 人体血管受到刺激收缩 , 血管阻力增大 , 导致心血管负担加重 , 最容易诱发一些血管硬化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 。 同时血管收缩紧张 , 血压波动较大 , 无论是心梗、脑梗都是发作的危险期 。
出伏后还有凶险的29天!记住这5点,全家健康零风险
文章图片
健康时报曹子豪摄
1.不要太早去晨练
出伏后的初秋时节 , 温差逐渐加大 。 有些人夏天习惯四五点钟就外出晨练 , 此时人容易受寒冷的刺激 , 让早晨本已较高的血压上升更快 , 从而增加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 。
2.不要穿短裤背心
出伏后 , 早晚比较凉快 。 不要穿短裤背心之类太清凉的衣服 , 最好随身携带薄外套或围巾披肩 , 防止受风 。 一定护好脖子、后背、脚部 , 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 , 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 , 引发危险 。
3.不要整夜开空调
出伏后使用空调要十分注意 , 尽量不要在夜晚睡觉时开空调 , 即使要开最好定时 , 以免半夜时空调的阴气与外界的寒气入侵人体内脏、经络和骨关节 , 引起感冒、腹泻、颈肩腰腿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
4.不要熬夜睡得晚
出伏后易“秋乏” 。 为了缓解秋乏 , 需要睡得早一点 , 早睡早起 , 较之夏季增加1个小时左右的睡眠 , 或者通过午睡的形式增加睡眠 。 一般晚上十点半就应该上床睡觉了 。
5.不要不渴不喝水
出伏后 , 出现高温天气的次数依旧不少 , 身体水分大量蒸发 , 不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血液浓度增加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饮水量1200毫升 。
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 , 半夜醒来也可适量补点水 , 可降低血液黏稠度 , 预防血栓形成 。
出伏后 , 养生记住“8个一”
1.喝一杯润秋饮
火箭军总医院中医与康复医学科石鹏展2014年在健康时报刊文 , 夏末初秋单纯靠多饮水往往很难解决人体对水分的需要 , 我们可以加点秋季特色饮品泡水代茶饮 , 此时比较适合泡水的有百合、麦冬、枸杞子 。
以这三味药打底 , 咽喉不适者可加木蝴蝶、胖大海利咽解毒;脾胃虚弱者 , 大便溏泄者可加陈皮、太子参健脾化湿;淤血重者可加红花、川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