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患者的呆、懒、退和“三自”症状

点击“创新与心理成长”,学习更多心理知识
1
关注抑郁和抑郁症
疫情期间发生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患者增加 , 一般可通过多种测评可识别 , 也可以通过如下表现发现: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 , 情绪的消沉(或者闷闷不乐 , 或者悲痛欲绝 , 经常想大哭一场) , 自卑自轻 , 甚至悲观厌世 , 严重时有自杀企图或行为;有的抑郁症患者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容易被误诊为精神分裂) 。
抑郁患者的呆、懒、退和“三自”症状
文章图片
抑郁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 , 部分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 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 , 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
抑郁症有“忧、虑、呆、懒、退”的表现 , 前期已经介绍了“忧、虑” , 本期结合实际表现说明其“呆、懒、退”的表现 。
2

抑郁症患者行动呆木、被动 , 脑子迟钝、思路闭塞 , 程度比较高时 , 可能不能正常回复相关的询问;同时也有注意力集中困难和记忆力减退 , 理解能力明显减退 , 长期思维迟缓 , 会导致学习效率极度低下 。
抑郁患者的呆、懒、退和“三自”症状
文章图片
思维迟缓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 , 反应迟钝 , 对一些需要发散思维的询问 , 一般无法出色回答;思维迟缓患者自觉愚笨 , 思考问题困难 。 行动呆木和思维迟缓导致其主动言语减少 , 语速慢且语音低 , 严重者应答及交流困难 , 自觉“脑子昏昏沉沉 , 仿佛被盖上个罩子一样” 。
3

抑郁症患者无原因感到疲乏无力 , 做事情感觉力不从心;最明显的表现:如果让自己选择的话 , 他们不愿活动或出门 , 用看电视玩手机来掩盖其意志消沉;抑郁患者会主动疏远亲友 , 回避社交(朋友聚餐、家族交流也不想参与) , 甚至连日常生活、简单的工作或家务活亦懒于应付 。
抑郁患者的呆、懒、退和“三自”症状
文章图片
意志行为减退的情况下 , 患者常用“泄气的皮球”来描述自己 。 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行动缓慢、生活被动懒散、不想做事 , 不愿与周围人交往 , 常独坐一旁或卧床 , 少出门或不出门 , 回避社交 。
抑郁患者的呆、懒、退和“三自”症状】抑郁症患者严重时不修边幅 , 经常处于“抑郁性木僵” , 长时间不洗头、不洗澡、不换内衣或睡衣等 , 经常不语、不动、不食 , 对周围环境缺乏反应 , 肌张力增高 。 有的患者不思饮食 , 目光凝滞 , 即使症状缓解后 , 常常能回忆起当时的痛苦感受 , 情绪和表情痛苦 。
4
退
抑郁患者食欲减退 , 美味佳肴不再具有诱惑力 , 不思茶饭或食之无味 , 我曾经帮助一个抑郁患者 , 三天只吃一个半个馒头 , 一吃东西就想呕吐 。 长时间的食欲减退导致体重减轻;抑郁患者大概率的伴随睡眠障碍 , 如入睡困难、夜眠不实、早醒、醒后不解乏等;抑郁患者的性冲动减弱 , 性欲减低 , 甚至出现感受缺失 。
抑郁患者的呆、懒、退和“三自”症状
文章图片
5
抑郁患者“三自”症状
抑郁患者有自责、自罪和自杀为主的“三自”症状 。
自责主要表现过分地责备自己或夸大自己的过失与错误 。 一般是在毫无根据的情况下 , 认为自己有严重的过失或错误 , 甚至坚信自己犯了某种错误或者存在罪恶 , 对不起家人、朋友、单位或社会 , 应该受到惩罚;他们用委屈、伤害自己的办法来“赎罪” , 即自伤;
自杀观念和行为表现为患者感到生自责、自罪和自杀为主的表现 。 抑郁症患者出现的精神病性症状是继发症状 , 一般不具有精神分裂症原发性、荒谬性的特征;当患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情感症状后 , 经过系统治疗后 , 精神病性症状就能及时得到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