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者为何是他们?

9月6日 , 2020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揭晓 。 88岁的张亭栋和96岁的王振义荣获其中的“生命科学奖” , 以表彰他们发现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作用 。
2020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者为何是他们?】未来科学大奖又被称为“中国的诺贝尔奖” , 每年的奖项颁发 , 都堪称中国科学界的盛事 。 然而 , 热闹之下 , 可能大多数读者对获奖者背后的科学工作和意义 , 还不太了解 。
为此 , 腾讯新闻知识官、浙江大学教授王立铭 , 特邀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2020轮值主席何川 , 以及邀约硅谷Fusionfund创始人张璐和知名科普作家李治中(菠萝)三位嘉宾 , 发起“2020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的成果解读”专场直播 , 在线一起畅聊张亭栋和王振义两位老先生的获奖为何是实至名归的 。
2020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者为何是他们?
文章图片
以下为部分直播实录:
王立铭:2020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的获奖人是张亭栋和王振义两位老先生 。 请问何川老师 , 为什么科委会觉得他们的工作值得这项非常高的荣誉?
何川:今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的两位老先生 , 一位是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张亭栋教授 。 另一位是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的王振义教授 。 张亭栋教授确认了三氧化二砷 , 也就是砒霜对癌症治疗的作用 。 王振义教授是第一次把全反式维甲酸用在了病人身上 。 因为他们的工作 , 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期幼粒细胞白血病(也叫APL)的治疗成了一个国际的金标准 。
为了这个事 , 我还专门去芝加哥大学医院学科问了各位大夫 , 一提到把砒霜和全反式维甲酸联用的上海方案人人知道 。 以前这个APL基本上是死亡率最高的白血病之一 , 其中很多是儿童 。 因为有了这两位老先生的巨大贡献 , 现在的治愈率可以达到90% 。 这个上海方案真正给成千上万的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 , 也是中国对全世界医药发展的巨大贡献之一 。
当然 , 这个获奖原因 , 也只是从我个人的角度去猜想很多委员的想法 。 两位教授的这项工作 , 它最大的意义是有重大的社会效应 , 也经过了时间的检验 。 即便从药的角度上讲 , 它也是一个原创的工作 , 因为在他们之前并没有这个事 。
2020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者为何是他们?
文章图片
王立铭:谢谢何川老师的介绍 。 听起来 , 他们获得这个奖项确实是实至名归的 。 一方面科学上有很高的原创性 , 另一方面也真正进入了实实在在的疾病治疗领域 , 整个改变了一个细分种类癌症的生存面貌 , 不管是在技术研究方面 , 还是在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
关于这两位老先生的工作到底是怎么改变了白血病治疗的面貌 , 我还想问问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深圳市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的秘书长 , 也是非常知名的科普作家李治中 。 他在网上有一个鼎鼎大名的绰号叫“菠萝” , 写了很多癌症方面的科普作品 。
2020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者为何是他们?
文章图片
李治中:在2017年我写的一本书里 , 有一章专门介绍了张亭栋老师和砒霜的故事 。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是白血病中的一种 , 占的比例并不算高 , 可能在2%-5%左右 , 看不同的统计 , 在中国大概一年一千到两千多例 。
这种白血病在以前确实是一种非常恶性的疾病 , 它是15号和17号染色体融合在一起产生的融合基因突变导致的 , 可能在白血病里都属于非常危险的一类亚型 , 平均的5年生存率以前也就在10-15%左右 。 正是因为有了王振义老先生和张亭栋老先生开创的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的组合治疗(这种组合现在已经成为标准疗法) , 现在的5年生存率——我今天还专门问了一下中国的临床医生——不仅在美国 , 在中国也都能达到90%以上 , 真的是革命性地改变了这一类亚型的患者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