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中国科大等团队发现癌症免疫治疗新靶点!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很多研究表明 , 中枢神经系统对肿瘤的发展和免疫系统的活动具有调控作用[1] , 而这其中又以下丘脑-垂体(HP)为“司令部”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为关键环节[2] 。
下丘脑-垂体产生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泌乳素均可调节免疫反应 。 此外 , 在癌症患者中 , 下丘脑-垂体下游的一些激素 , 如糖皮质激素、雌激素和孕酮等 , 同样具有调控肿瘤微环境(TME)中免疫细胞的功能[3,4] 。
近日 , 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周荣斌和江维团队 , 联合转化医学与创新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唐任宏团队 , 在《科学》杂志发表重磅研究成果 。
他们首次发现垂体来源的α-促黑素细胞激素(α-MSH) , 有助于癌症诱导的骨髓生成和免疫抑制 , 并阐明了其内在机制 , 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5] 。
具体来说 , 他们发现将肿瘤移植到小鼠体内之后 , 可以激活小鼠的下丘脑 , 促进垂体产生α-MSH , 然后作用于骨髓的LSK细胞(BM-LSK ,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上的MC5R(α-MSH的受体) , 促进骨髓生成和肿瘤相关髓系细胞的扩增 , 而通过药物抑制MC5R可逆转肿瘤诱导的免疫抑制 。
值得一提的是MC5R抑制剂与PD-1抑制剂联用可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T)的疗效和逆转肿瘤的耐药性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胥月丽和颜家贤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
《科学》:中国科大等团队发现癌症免疫治疗新靶点!
文章图片
论文首页截图
为了研究下丘脑-垂体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 研究人员检测了皮下移植不同肿瘤(包括ICT耐药的LLC和B16F10-GMCSF , 以及ICT敏感MC38和MCA205)的小鼠的垂体激素 , 发现了这些荷瘤小鼠血清中α-MSH(由Pomc基因编码 , 该基因在垂体中高表达[6])的浓度增加 。
他们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肿瘤移植后导致了下丘脑室旁核(PVH , 下丘脑的一个主要核团 , 参与调节垂体激素[7])神经元的激活 , 增加了小鼠垂体Pomc基因的表达 。
《科学》:中国科大等团队发现癌症免疫治疗新靶点!
文章图片
肿瘤移植后导致了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的激活并增加了小鼠垂体Pomc基因的表达
通过shRNA抑制垂体Pomc基因的表达 , 可以减少荷瘤小鼠血清中α-MSH的浓度 。
与此同时 , 研究人员还检测了Pomc基因的另外一个产物——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在荷瘤小鼠血清中的浓度 , 结果显示ACTH的浓度并未升高 。
结合其他垂体激素 , 如β-内啡肽、促甲状腺激素、泌乳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等的血清浓度也未升高 , 研究人员认为给小鼠移植肿瘤后 , 可激活下丘脑并促使垂体产生α-MSH 。
紧接着 , 研究人员研究了垂体来源的α-MSH在肿瘤生长中的作用 。
他们发现在垂体中抑制Pomc基因的表达后 , 抑制了LLC移植肿瘤的生长 , 同时增加了肿瘤内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渗透(CD8+T细胞、CD4+T细胞、NK细胞等)以及干扰素-γ的表达 , 还降低了肿瘤中Treg或CD8+PD-1+T细胞的百分比 。 在MCA205、B16F10-GMCSF或MC38肿瘤移植小鼠中 , 他们也观察到了同样的结果 。
在垂体中抑制Pomc基因的表达抑制了LLC移植肿瘤的生长并增强了抗肿瘤免疫
此外 , 抑制Pomc对肿瘤生长和抗肿瘤免疫的影响 , 可以通过补充α-MSH逆转 。 这些结果表明 , 垂体来源的α-MSH可促进肿瘤生长和免疫抑制 。
那抑制Pomc是如何增强抗肿瘤免疫的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 研究分析了肿瘤中的肿瘤相关髓系细胞(TAMCs) , 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和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s) , 发现Pomc抑制减少了TAMs、粒/多形核MDSCs(PMN-MDSCs)、单核MDSCs(M-MDSCs)的聚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