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 , 中国头颈肿瘤学奠基人之一屠规益 , 因病逝世 , 享年94岁 。
撰文|万顺顺
来源|“医学界”公众号
“我前脚下了手术台 , 后脚社会上就多了一个残疾人 , 自责啊!”
这是头颈外科医生屠规益生前说过的一句话 。
要理解这句话 , 需要知道一个背景——1873年 , 全喉切除术开始在国外展开 , 并作为喉癌的根治性方法被医学界普遍接受 。 喉咙有3大功能:讲话、呼吸、吞咽 。 手术后的患者获得治愈机会 , 也失去了声音 。
所在 , 在屠规益医生听说有喉癌患者受不了打击、而跳楼自尽后 , 他开始探索喉癌手术的新术式:
1963年 , 屠规益尝试了国内第一例喉的声门上部分切除手术 。 保留了部分喉的病人 , 能继续说话了 。 随后他又为晚期喉癌病人进行3/4喉切除 , 打破当时“晚期喉癌必须全切”的主流观点 。
2022年8月26日 , 这位著名头颈外科学家、中国头颈肿瘤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原副院长(代理院长) , 因病逝世 , 享年94岁 。
文章图片
屠规益教授
50多年来呼吁肿瘤多学科治疗
“多少年来 , 在头颈肿瘤临床问题上 , 我想说的话有多 , 总想一下子把‘弯曲’世界拉直……”屠规益看到很多医生对头颈肿瘤患者只采用单一治疗方式 , 导致患者的病情延误 , 这让他深感痛心 。
在他撰写的《头颈肿瘤中心的建立——21世纪的希望》一文中 , 他提到两个治疗失败的病例:1位鼻腔低分化癌患者就诊于耳鼻咽喉科后 , 医生单纯做手术切除 , 没有做颅底放疗或单独放疗 , 结果发生转移 。 另一位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首诊于放射科 , 两个疗程的放疗后 , 医生才申请外科医师会诊 。
“这两个病例说明 , 经治医师对肿瘤患者往往只应用本专科治疗 , 这不是一位合格的肿瘤医师所为 。 ”屠规益认为建立头颈肿瘤中心可以保证头颈部肿瘤的规范治疗 。
【悼念屠规益教授:他让喉癌患者重新发声】肿瘤的多学科合作治疗 , 屠规益呼吁了50多年 , 他也是多学科综合治疗头颈肿瘤医疗模式的开创者 。
1952年 , 屠规益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完成七年制学习 , 被分配到北京协和医院工作 。 11年后 , 他加入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 国内肿瘤的临床治疗基本上是分科制 , 外科、内科、放射科等各个科室都有自己的病人 。 由于医院以科室划分 , 各科室医师常常习惯于运用自己科室手段治疗疾病 , 难以提高治疗效果 。
屠规益表示:“多学科的医生要一起会诊 , 依据病人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就拿头颈部肿瘤来说 , 到底手术还是放疗?不该是哪个部门说了算 , 而是病情需要说了算 。 ”
中国鼻咽癌患者众多 , 传统的单独放射治疗后效果并不好 。 他和胡玉华教授决定开展手术加放化疗的联合治疗尝试 , 鼻咽癌患者治疗后五年生存率从30%提高到45% 。
外科医生要知道怎么不做手术
屠规益常常教育科室的医生 , 优秀的外科医生不但要知道怎么做手术 , 还应该知道怎么不做手术 。 以最小的手术获得治愈才是最大的成功 。
他坚决反对早期病变采用致残性手术 , 坚决反对过度手术 。 “如果我们拿起了手术刀 , 那么一定得是病人需要 , 而不是医生需要 。 ”
屠规益在国内国际上率先开展多种手术 , 这些创新性尝试无不秉持着让患者获得最大获益的初心:
1979年 , 屠规益在国内率先将胸外科的食管内翻剥脱、胃代食管修复技术 , 引入了下咽颈段食管癌手术 , 患者不需要再开胸;
- 定了!9月3日“知感冒防流感”全民科普公益行活动在烟台启动
- 标准化养殖效益高
- 转给父母:50岁以后,想要预防骨质松,3事可常做,有益骨骼健康
- 在希望的田野上 | 红心猕猴桃进入采收期 集中收购保障果农利益
- 柳叶刀|《柳叶刀》研究发现:40岁后,每天都能喝一杯酒也许有益健康?
- 吸烟引起的心血管风险,戒烟后能降低吗?能!早戒烟早获益
- 男性喝蜂蜜有这8个“益处”但喝蜂蜜水要留意这6点
- 血糖健康公益活动简讯
- 喝酒能够抗癌、延年益寿?有科学依据吗
- 50岁后坚持锻炼有益健康,但请注意避开这六种问题,存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