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错把艾滋病当皮肤病,身体若有3处变化,或是艾滋病的信号!

不要错把艾滋病当皮肤病,身体若有3处变化,或是艾滋病的信号!

文章图片

不要错把艾滋病当皮肤病,身体若有3处变化,或是艾滋病的信号!

文章图片


刘先生今年40岁出头 , 在一家房地产销售公司上班 , 前段时间他发现身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红斑 , 又红又痒 , 刚开始以为是过敏 , 擦了药膏后就没有在意 。
随着红斑愈加严重 , 瘙痒无比 , 甚至抓过的的伤口还会流脓 , 刘先生赶紧去医院的皮肤科检查 , 开了1000多元的药物 , 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 症状也没有缓解 。
后来医生问诊了解到刘先生还会有反复发作的感冒、发烧症状 , 就建议他去做一个血液检查 , 一查才发现是HIV阳性 , 也就是艾滋病 。

一、年龄最大的病例已90多岁!
前不久 ,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在瑞士日内瓦发布一份题为“终结艾滋病之路”新报告 , 报告指出 , 2022年全世界有3900万艾滋病感染者 , 且有63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 。
据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局数据显示 , 2023年1至6月 , 全国有10872人死于艾滋病 , 平均每天有60.4人死亡 。 而在艾滋病患者中 , “一老一少”成为关注重点 , 2022年新增患者中 , 15-24岁青年学生占比2.6% , 60岁以上病例占比25.1% 。
在新增的数据中 , 艾滋病人群老龄化趋势不容忽视 。 据统计 , 我国2019年新增60岁以上的艾滋病感染患者高达3.7万例 , 平均每天有超过100例的老年艾滋病患者 , 占当年所有感染者的25% 。
那么 , 艾滋病为什么盯上了老年人?
“不安全性行为 , 是导致老年人感染艾滋病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 ”据市疾控中心专家分析 , 老年人成为艾滋病高危群体 , 主要与被忽视的性需求、缺乏安全防护意识及对艾滋病了解少等原因有关 。
很多人会觉得老年人没有生理需求 , 其实并不是 , 有研究表明 , 不少男性到了70多岁甚至80岁也有正常的生理需求 , 但这往往不被家庭或社会重视 , 还会被指“老不正经” , 就容易发生一些不安全的性行为 。
所以 , 我们一定要理性看待“老年人有性需求”的问题 , 作为子女 , 也要对老人多一些陪伴和关心 。

二、3个异常或是艾滋病信号 , 别错当成皮肤病
艾滋病的可怕之处在于 , 以目前的医疗手段它只能被控制 , 不能被治愈 。 一旦感染 , 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 , 艾滋病前期症状不明显 , 病毒进入身体会不断复制、增殖 , 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 等到真正出现了问题就为时已晚 , 难以治愈了 。
皮肤作为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 患艾滋病后感染或非感染损害会累及皮肤黏膜 , 研究报道约 90%的患者会出现皮肤黏膜损害 , 且常为首发表现 。 多数人认为这是普通的皮肤疾病 , 从而忽视导致病情加重 , 当皮肤出现以下几种异样时需警惕!
1、非感染性皮肤问题
艾滋病早期可能会出现皮疹、脂溢性皮炎、荨麻疹、银屑病等非感染性皮肤问题 , 如果只当做皮肤问题去治疗 , 治疗效果就会不理想 。

2、感染性皮肤问题

艾滋病早期非感染性皮肤问题之后 , 就可能面临感染性皮肤阶段 , 被带状疱疹、尖锐湿疣、口腔毛状白斑等疾病盯上 , 这种多代表已进入艾滋病阶段 。
3、皮肤瘤
艾滋病患者不断严重化 , 人类疱疹病毒8型病毒会不断繁殖 , 形成恶性卡波西肉瘤 , 还可能会出现恶性黑色素瘤、樱桃状血管瘤等皮肤瘤 。
三、高危行为后的72小时自救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 此外 , 像不正规纹身店或是牙科诊所消毒不规范 , 也有又会有感染的风险 。 发生高危性行为之后 , 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 24小时内及时服用阻断药 , 24小时内来不及 , 也可以在24—72小时内服用阻断药物 , 一般尽早、按时、按量服用成功率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