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颐正新村:仨“兵书记”合力帮扶 抱团助力乡村振兴

本文转自:鲁中晨报
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颐正新村:仨“兵书记”合力帮扶 抱团助力乡村振兴
文章图片
“咱们这个项目就是把6座废弃大棚进行维修改造 , 它们的膜和钢架结构都不行了 , 咱们进行除草之后重新支架覆膜 , 引入节水滴灌系统 , 同时改建两座冬暖式大棚 , 总工期大约40天 , 群众今年9月份就能用了 。 ”在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颐正新村油坊自然村低温种植大棚项目现场 , 颐正新村油坊自然村第一书记闫月鹏 , 正和同是退役军人的颐正新村第一书记李友军、颐正新村蒲台自然村第一书记陈永彬讨论帮扶项目的规划建设情况 。 九零后的闫月鹏退役参加工作还不到三年 , 下派帮扶让他面临着巨大考验 。 帮扶工作如何开展?帮扶什么样的项目?帮扶项目怎么办理?一连串的问题把闫月鹏挤到了“死胡同” 。
“我感觉到特别迷茫 , 是同为第一书记的李友军、陈永彬两位老班长 , 帮我出主意、想方法 , 最终确定了废弃大棚维修改造项目 。 ”闫月鹏激动地说 。
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颐正新村:仨“兵书记”合力帮扶 抱团助力乡村振兴
文章图片
项目确定了 , 手续怎么办?闫月鹏一头雾水 , 忙活了几天还是摸不着头绪 , 此时颐正新村蒲台自然村第一书记陈永彬又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 与下派帮扶“新兵”闫月鹏不同 , 陈永彬在行政审批局工作了近十年 , 还是上一届帮扶工作队员 , 因工作出众继续连任第一书记 。 对于帮扶项目立项的事情 , 他是“门清” 。 在陈永彬的帮助下 , 闫月鹏的帮扶项目立项工作在顺利的推进 , 但是在项目审核过程中 , 资金不足、土地还涉及到别的自然村 。 这个“坎”又难住了他 。 正在他惆怅之时 , 市直下派帮扶义和镇颐正新村的第一书记李友军站了出来 。
“帮助协调和东韩村跨村联建 , 既增加了油坊村集体收入 , 又帮助东韩村盘活了闲置资产 , 实现了两村双赢 。 这不到一年时间里 , 多亏了两位‘老班长’的帮助 。 ”有了李友军和陈永彬的帮助 , 闫月鹏的帮扶项目落地了 , 他的帮扶工作信心更足了 。
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颐正新村:仨“兵书记”合力帮扶 抱团助力乡村振兴
文章图片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 , 一个好汉三个帮 。 ”李友军、陈永彬、闫月鹏三位退役军人组成的帮扶团队 , 不但将部队中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带到了帮扶工作中 , 还将情同手足、团结共进的战友之情带到了帮扶工作中 , 壮大了帮扶实力 , 提升了帮扶效果 。
“我们村里有啥事、上什么项目 , 他们都一起共同参与 , 来出谋划策 。 相当于有三位书记来帮扶我们这个村 。 ”义和镇颐正新村油坊自然村党支部书记韩强对这个老兵帮扶团队非常赞同 。
“群众利益无小事 , 一枝一叶总关情 。 ”下派帮扶是乡村振兴的一大助力 , 下派帮扶干部也要时刻紧绷着一根“服务好群众 , 发展好产业 , 助力好振兴”的弦 。 “今年是我下派帮扶的第二个任期 , 也是我在颐正新村蒲台自然村工作的第三个年头 , 抓党建、聚民心、上项目、谋发展 , 是我们下派帮扶的根本任务 。 但是时间久了 , 总会有懈怠时候 。 今年通过与两位‘战友’结成帮扶对子 , 信息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 , 我们的干劲更足了 。 ”蒲台自然村第一书记陈永彬说 。 作为老兵帮扶团队的“智囊” , 在发展好第一任期内帮扶项目的同时 , 他又把目标瞄准了村里300余亩闲置土地上 。 整理土地资金有缺口 , 在市建设银行工作的李友军老班长想办法;单位工作忙没时间 , 帮扶“新兵”闫月鹏帮着盯上 。 他们不抛弃不放弃 , 誓把帮扶工作开展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