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琼海多渠道做好秸秆禁烧和回收利用

本文转自:北青网
变废为宝!琼海多渠道做好秸秆禁烧和回收利用】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9月2日消息(采访人员苏桂除通讯员庄严)当前 , 琼海正值晚稻收割季节 , 在完成粮食生产任务的同时 , 多渠道推动做好秸秆禁烧和回收利用工作 , 实现了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 有效保护了农村人居环境 。
变废为宝!琼海多渠道做好秸秆禁烧和回收利用
文章图片
潭门镇(福田区域)秸秆集中粉碎点
秸秆焚烧会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影响交通安全 , 还会引发火灾、破坏土壤结构 。 琼海充分发挥政协民主监督、建言献策作用 , 助力宣传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知识 , 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 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禁烧共识 。
琼海通过把广大农民群众关心的秸秆回收、转运、利用等方面的问题摆在台面上来 , 共同研究决定 。 如潭门镇积极开展积分制试点活动 , 对积极参与秸秆禁烧和举报工作的村民授予积分 , 积分可兑换实物奖品 , 对违反禁烧工作的农户将予以通报批评并扣除积分 , 进一步强化了村民的行为自觉 , 激发了农村自治的活力动力 。
同时 , 琼海市综合运用行政、执法、科技等多种管理手段 , 对近期开展农作物收割收成的田洋、果园进行定点蹲守、重点巡逻 。 统筹多部门力量组建“禁烧禁烤”执法检查组 , 开展常态化巡查 。 截至目前 , 立案查处露天焚烧违法行为42起 , 罚款22800元 。 依靠36个高位视频监控点位 , 实现高铁高速沿线、主要干道、大型田洋等全域农耕地监控全覆盖 , 第一时间有效处置 。
变废为宝!琼海多渠道做好秸秆禁烧和回收利用
文章图片
秸秆回收再利用
琼海市以全市73家村级组织领办的农民互助合作社为单元 , 实行统一排查收获面积、统一联系农机队伍、统一开展收割利用 。 各镇区利用闲置土地就近设置23个临时贮存场所 , 安排第三方公司集中转运并开展离田基料化和肥料化等综合利用 , 有效提升了秸秆转运和利用的效率 。
按照50元/亩的标准对秸秆粉碎还田和离田产业化综合利用进行补贴 , 进一步激发农户、农民合作社积极性 。 截至目前 , 已拨付960万秸秆综合利用资金下达至全市各镇区 , 投入400万元购置32台水稻联合收割机和农作物秸秆粉碎打捆机下拨各镇开展作业 , 完成早稻秸秆还田面积7万亩 , 瓜菜秸秆粉碎还田面积8万亩 , 肥料化利用约1.89万吨 。
琼海市还持续推进秸秆生物化的研究和利用 , 多次组织相关科研机构、技术单位、企业和合作社召开座谈会 , 研究探索多样化处理路径 。 重点支持本地乡村振兴龙头企业海南益芝祥农业生态有限公司(下称益芝祥公司) , 优先满足基料化处理的原料需求 , 安排100万元用于支持该公司秸秆粉碎设备采购及厂区建设 。 该公司将水稻、玉米等秸秆作为生产食用菌菌包的原材料 , 出菇后废弃的菌包加工成有机肥 , 为菌菇生产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实惠的养分 , 变废为宝 , 实现秸秆的循环综合利用 。
琼海市主要农作物秸秆年产生量约10万吨 , 目前 , 益芝祥公司日可消化秸秆等有机废弃物总量200吨 , 基本能够消化琼海市产生的农作物秸秆 。
变废为宝!琼海多渠道做好秸秆禁烧和回收利用
文章图片
秸秆粉碎
该公司以“公司+脱贫户”的带动模式 , 向农户免费提供菌包、种植技术和后期销售保障 , 农户则利用自家槟榔园里的林下空闲地进行种植 , 按每个菌包可获利5元钱估算 , 每户农户每年种植2万个菌包至少可有10万元的收入 。 同时 , 农户还可以在该公司从事后期出菇管理和采菇工作 , 每人每天可获得100元的工资收入 。